胆脂瘤中耳炎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病已经治好了,他们还是认为我不健康 [复制链接]

1#
友情提示:本文可能引起保险人的不适下面这条朋友圈,眼熟不?翻译翻译:怪我!是我太冷淡,耽误了客户买保险。只要通讯录里有保险人,你迟早会见到他们这番痛心疾首的发言。一看就知道,这帮卖保险的又来立人设冲年底业绩了。但是这样的营销方式属于阳谋,并不令人反感。毕竟很多人买保险拖拉是事实,拖到最后买不成保险的也真的大有人在。想买保险→咨询保险→签订保单这个过程你花了多久?不太清楚普遍水平是多少,大家可以在留言区说说自己的情况,反正我这个反面教材用了整整1年半。其中90%以上的时间都在纠结和拖延,因为我不想为保险付费。那我什么时候买保险行动力最高呢?这些都不对。咨询保险的时候我很悠哉,后来查出了结节也没多在意,直到被告知有结节不能买,我整个人都斯巴达了。发现自己因为健康问题买不了保险的时候,最想买保险。我们对“健康”一无所知阅读下文有几个前提:-知道健康告知-知道诚信原则「健康告知」直接决定了保险公司是否承保,以什么样的条件承保,以及出险后能否顺利理赔。总的来说就是:你不诚,我不赔。如果你的保险代理人不曾提醒过你这些,甚至拉着你带病投保,请赶紧和他说再见。回到正题。保险对“健康”的定义,和我们想象的完全不一样,相当搓克(上海话),令人不吐不快。某位斤的胖胖:

医院,身体好着呢。

某位给孩子投保的妈妈:

我女儿1年多前发烧得了中耳炎,已经治好了,医生写的,我们现在很健康!

某28岁社畜:

我挺健康的,就有一小颗肠息肉,不是什么大问题。

很不幸,他们都属于有异常情况的,很可能被拒保。医院≠≠≠健康xx病治好了≠≠≠健康身体有小毛病≠≠≠健康保险公司认为你健康,你才是真的健康。保险都是看数据做决策,根据《中国城市人群健康白皮书》,主流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不足3%。我国有大概1.2亿的脂肪肝患者,每10秒就有1个人确诊癌症,每30秒就有1个人罹患糖尿病,每30秒就有至少1个人死于心脑血管疾病。在这样的大数据面前,你还有信心说自己是那凤毛麟角的3%吗?你敢说,保险公司也未必信。图源:光华博思特《中国健康大数据》签单之前,我的代理人反复跟我说:“「健康告知」的每一句都要仔仔细细看,做到如实告知、有问有答、不问不答。”然而一打开页面,密密麻麻几十行小字扑面而来,连我抽不抽烟都要问。再不适,还是得咬着牙看完。一边看还得一边百度,这个字念啥?这个病是啥?我怎么好像有过类似症状?我是不是有病?当我们把身高体重和过往病史一并上交给保险公司进行核保时,选择权就不在我们自己手上了。除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