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还是很有必要给家长们科普一下的
生活中太多养护小细节,方法不当
令孩子听力受损,乃至危及生命!
爱耳日,看到很多宝妈留言:
“2岁女子感冒了好几天,突然有一天耳朵流脓水了,这可把我吓坏了,医院,诊断是中耳炎。”
“真没想到,由于我的错误喂奶姿势,竟害苦了自己的宝宝,这么小得了化脓性中耳炎!”
“3岁儿子从小就有严重的过敏性鼻炎,鼻塞、流鼻涕是常事,最近感冒两个月都没好。直到奶奶吐槽说孙子不『听话』了,才引起我注意!儿子因鼻炎久治不愈,引发了分泌性中耳炎,耳朵里有积液,导致听力下降。
中耳炎作为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呼吸道感染病,轻则引起听力下降,重则引发并发症且可致命,但很多宝爸妈经常忽略它。
中耳炎,三岁以下的宝宝最易感染!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高发于6个月-3岁的孩子,大约80%的孩子在3岁前至少有一只耳朵被感染。
宝宝易发中耳炎,一方面因为宝宝易患感冒,有7成以上是由感冒引发;另一方面因为孩子咽鼓管的长度和形状比较特殊。
相比于成人,宝宝的咽鼓管更短、更宽,与咽部连接的角度更平坦,这样一来,细菌和病*更易从鼻咽部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
婴儿咽鼓管水平、成人咽鼓管倾斜
中耳炎有哪些症状,如何判断?
比较小的孩子生病了不会用语言表达,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宝妈们要引起注意,宝宝很可能是感染了中耳炎:
1、无原因发热,且连续3天体温达到38℃以上;
2、吵着“耳朵痛”,频繁抓挠耳朵或用头蹭枕头;
3、躁动不安、爱哭,或拒绝吃奶,睡眠不佳;
4、耳朵有脓性黏液分泌物流出;
5、对声音的反应变差,注意力下降。
另外,我们也可以用耳温测量法,简单判断宝宝是否患有中耳炎。
测量方法:
同样的体温计,分别测量双侧耳温,如果相差0.5℃以上,应该考虑温度偏高侧出现中耳炎,温度高的一侧往往就是感染侧。
怀疑宝宝中耳炎,建议到儿童耳鼻喉科进行检查。
宝宝得了中耳炎,要及时治疗!
儿童最常见的中耳炎主要分为急性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往往是由宝宝上呼吸道感染或鼻炎急性发作引起的。
主要症状为突发耳痛(小宝宝会用力拉扯耳朵),可伴有耳流液、发热等症状,严重的化脓性中耳炎可出现鼓膜穿孔。
治疗原则:
轻度急性中耳炎时,可以先观察48-72小时,同时给与镇痛、退热等对症治疗;
如果48-72小时后效果不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没有鼓膜穿孔的急性中耳炎,任何滴耳剂都不会有治疗效果。
分泌性中耳炎:
宝宝有时颈部淋巴结肿大,就有可能是分泌性中耳炎了。
治疗原则:
清除中耳积液,即去除引起咽鼓管堵塞的因素。
感冒引起的咽鼓管堵塞,控制感冒引起的鼻塞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引起的咽鼓管堵塞,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治疗过敏性鼻炎的鼻用激素喷剂等。
如何预防中耳炎?
1
感冒及时治疗
感冒时鼻腔内分泌物增多时,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鼻塞严重时,可使用鼻腔清洗器清洗,睡觉时将头部垫高些。
2
注意喂奶姿势
宝宝平躺着喝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呛咳时,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中耳炎。
让宝宝侧躺或趴在大人腿上,叩击背部,帮宝宝咳出奶液,如仍然无法解决,要尽快送医。
3
溢奶或吐奶后记得检查耳部
宝宝溢奶或是吐奶后,奶水容易顺着面部流进耳朵,妈妈不能仅仅擦干净宝宝的嘴周,还应检查宝宝的耳朵有没有液体流入。
4
不要让宝宝躺着哭
宝宝平躺着哭时,眼泪和鼻涕很容易堵在鼻腔和嘴巴,流到耳廓里,滋生细菌,导致耳朵发炎。
5
擤鼻涕不要用力过猛
宝宝鼻塞严重时最好不要用力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
6
洗头洗澡时做好防护
为避免污水流入耳道,在给宝宝洗澡、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
中耳炎是儿童中最流行的疾病之一
大多数通过治疗可痊愈
家长们一旦发现宝宝疑似得了中耳炎,
一定及时就医,不要延误治疗。
THEEND
特别声明:本篇文章来源于网络,用于内部交流使用,若涉及版权,或版权人不愿在本平台刊载,请版权人与小编取得联系,小编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删除。
▼更多精彩内容,请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