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宏伟,林淑萍,孙士铭
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CRSsNP)是慢性鼻-鼻窦炎的一个亚型,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以鼻腔和鼻窦黏膜慢性炎症为特点的疾病。
其主要症状为反复发作的流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或消失等,给患者的工作及生活带来巨大影响。CRSsNP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多种因素在鼻窦炎发病中起着直接或间接作用,既往研究认为感染是其主要致病因素。
随着功能性鼻窦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鼻腔局部解剖因素与CRSsNP的关系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临床医师的重视。有文献报道,鼻腔、鼻窦解剖结构的变异是鼻窦炎发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尤以鼻中隔偏曲为著。
本文以就诊于我科的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鼻中隔偏曲与CRSsNP的发病关系,并探讨鼻中隔偏曲在CRSsNP致病因素中的地位,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
1.1.1收集年3月-年8月间我科收治的以鼻塞、头痛为主要症状的鼻中隔偏曲患者例。入选标准:术前行鼻窦轴位和/或冠状位CT扫描明确有鼻中隔偏曲。排除标准:有鼻息肉、鼻腔新生物者;既往有过敏性疾病病史者;有阿司匹林耐受患者。鼻窦炎临床分类参照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1)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2)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
1.2方法
1.2.1例鼻中隔偏曲患者术前均行鼻窦轴位和/或冠状位CT扫描及术中鼻内镜检查,筛查鼻中隔偏曲并发CRSsNP患者例数,并通过Lund-MachayCT评分系统对每侧鼻窦炎症程度进行评价。Lund-Mackay鼻窦CT评分系统将鼻窦分为上颌窦、前组筛窦、后组筛窦、蝶窦、额窦、窦口鼻道复合体。评分标准:(1)鼻窦:0分=无异常,1分=部分浑浊,2分=全部浑浊;(2)窦口鼻道复合体:0分=无阻塞,2分=阻塞,每侧0~12分,总分0~24分。
1.2.2对CT提示鼻中隔偏曲患者,按偏曲的部位将鼻中隔偏曲分为以下6组。A组:与下鼻甲对应的低位嵴突;B组:软骨部偏曲为中鼻甲前端以前部位的“C”形弯曲;C组:软骨前部偏曲合并同侧低位嵴突;D组:复合高位偏曲,为高位(筛骨垂直板)偏曲并同侧其他任何部位的偏曲;E组:后部棘突;F组:单纯高位偏曲。
1.2.3在鼻内镜下,观察双侧鼻腔的窦口鼻道复合体及鼻腔总体结构变异情况,记录并分析结果。
2结果
2.1一般情况共入组例患者,经过对鼻窦CT结果统计,其中合并CRSsNP的有例,发病率为69.73%;男性81例,女性48例,其中男性吸烟人数51例,女性无吸烟史。年龄21~56岁,平均(35±0.)岁。病程半年至10年不等。
2.1鼻腔宽窄侧与CRSsNP发病的关系例鼻中隔偏曲并发CRSsNP的患者中,鼻腔宽侧并发CRSsNP的87例,发病率为67.44%,鼻腔窄侧并发CRSsNP的42例,发病率为32.56%;CRSsNP患者中以多窦发病为主。
2.3Lund-MackayCT评估结果对例患者的鼻窦CT评价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鼻腔宽侧部分鼻窦浑浊居多,其中以上颌窦、前组筛窦较显著。
2.4鼻中隔偏曲并发CRSsNP鼻腔结构检查结果鼻窦内镜下,对双侧鼻腔的窦口鼻道复合体及鼻腔总体结构进行检查后发现,中、下甲及钩突肥大等结构变异更常见于宽侧鼻腔;中甲反向屈曲和中甲受压更常见于窄侧鼻腔。
3讨论
鼻中隔是鼻腔阀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诸骨间生长发育均衡才可能保证鼻中隔处于正常位置,对维持鼻腔正常通气功能及两侧鼻腔结构对称有重要意义。
而鼻中隔偏曲可引起气流的紊流成分相应增多,影响鼻腔对吸入空气的调温、调湿作用;影响黏膜纤毛运动功能系统,改变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形态。通过对例鼻中隔偏曲患者形态学观察,笔者认为鼻中隔偏曲是诱发鼻窦炎的危险因素。
笔者术中通过鼻内镜对鼻中隔偏曲并发CRSsNP患者的窦口鼻道复合体观察发现,中、下甲及钩突肥大等结构变异常见于宽侧鼻腔;而窄侧鼻腔易发生中甲反向屈曲和中甲受压。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漏斗为中心,包括钩突、中鼻甲及其基板、半月裂、中鼻道、额窦开口、前筛房、上颌窦自然开口和鼻卤门等生理结构,
笔者认为中、下甲及钩突肥大等结构阻碍了鼻腔鼻窦分泌物的引流,易发生鼻窦炎,Lund-Mackay鼻窦CT评价结果显示鼻腔宽侧部分鼻窦浑浊居多,其中以上颌窦、前组筛窦较显著,宽侧鼻窦发病明显高于窄侧,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蝶窦开口为蝶筛隐窝,后组筛窦开口于上鼻道,鼻中隔偏曲引起鼻腔代偿性结构较少累及该区域,因此后组鼻窦炎较少见,与术中鼻内镜下观察的情况一致。
有研究证实鼻中隔偏曲导致鼻甲外侧鼻黏膜纤毛分布减少,有纤毛区、无纤毛区交替分布,使鼻黏液纤毛运动传输系统出现异常,影响鼻腔及鼻窦分泌物排出,这可能是引起鼻窦炎的另一重要因素。
目前鼻中隔手术主要有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及鼻中隔黏膜下成型术,要严格掌握其适应证,以改善鼻腔结构及通气引流为原则。鼻中隔偏曲矫正后,窦口鼻道复合体形态的改变可以逐渐恢复,鼻腔生理功能也逐渐恢复正常。
通过本研究,笔者认为鼻中隔偏曲与鼻窦炎有相关性,是鼻窦炎发病的危险因素,尤以高位偏曲明显,应积极手术矫正。尽量恢复鼻腔解剖结构,有可能减少或预防鼻窦炎的发生。
END
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