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偏曲是指因鼻内肿物、鼻息肉压迫或鼻外伤所致的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并产生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鼻中隔偏曲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即为鼻塞,多呈持续性,严重者还可出现嗅觉减退,若鼻中隔偏曲部位压迫下鼻甲或中鼻甲,可引起同侧反射性头痛;
此外患者还出现鼻出血、鼻腔分泌物增多、耳鸣、重听、咽痒、化脓性鼻窦炎等临床症状。
鼻中隔偏曲正常鼻中隔
鼻中隔偏曲的好发人群为有鼻外伤史,儿童期患腺样体肥大,有家族史、鼻息肉、肿瘤患者,一般经鼻镜检查便可诊断。
手术矫正是鼻中隔偏曲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传统矫正术一般采用在额镜或头灯下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因受视野清晰度的限制,传统手术常导致手术时间延长、并发症较多。
临床资料
病史
车先生,男,术前经鼻窦拍片或CT扫描确诊为鼻中隔偏曲伴有下鼻甲黏膜肥厚同时排除合并有鼻窦炎、鼻息肉、鼻腔肿瘤及严重肝肾疾病及严重感染。
手术方法
首先根据患者鼻中隔偏曲部位选择切开部位,切口呈弧形,起始于鼻中隔前端上方,直至鼻中隔底部,完全切开鼻黏膜。
采用鼻中隔剥离子剥离鼻黏膜,使白色软骨暴露,用鼻中隔软骨刀于鼻黏膜切口稍后2—3mm处切开鼻中隔软骨;
然后采用相同的方法剥离右侧黏骨膜,用鼻中隔软骨旋转刀切下大部分的中隔软骨,然后用咬骨钳钳取弯曲的筛骨垂直板及犁骨的偏曲部分;
最后用细线缝合切开的黏膜处,以利于黏膜的愈合,并放置橡皮指套或凡士林纱条压迫止血。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短,住院时间均短,术中出血量少。
结论
鼻中隔偏曲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手术矫正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传统鼻中隔偏曲矫正术由于术中存在视野狭小及光源照明亮度的影响,对于深部、后段及高位的鼻中隔偏曲往往矫正不甚满意;
为了使深部偏曲暴露得更加明显,往往需要切除更多的鼻中隔软骨,增加了术后塌鼻或脑脊液鼻漏的危险性。
随着内窥镜技术的成熟,鼻内窥镜已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其在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不仅具有直观、微创、精细等优点,而且具有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患者术后疼痛轻等特点;
鼻内窥镜能够窥及鼻腔的各个部位,适用于各种类型鼻中隔偏曲的矫正手术,因手术视野暴露充分,对于深部、后段及高位的鼻中隔偏曲能进行彻底矫正。
1
END
1
声明
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