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旁间隙是头颈部的深在间隙,内有重要的血管、神经通过。由于咽旁间隙位置深在又隐蔽,所以当咽旁间隙发生肿瘤时,初期我们往往没有任何不适,这也导致当肿瘤被发现时,多数肿瘤体积已生长较大、同时侵犯周围邻近组织。
目前常规的手术方式主要是在面部或颈部做直视切口,暴露并切除较深肿瘤的同时直观的保护该区域的血管和神经。但是由于这类手术创面较大,增加了术后感染、出血的可能,并且会在颈部或者面部留下瘢痕。
自年9月,青大附院鼻颅底外科开展将内镜技术应用于口咽旁间隙肿瘤的切除,在内镜辅助下仅需在口腔内做约2-3厘米切口即可进行手术。由于内镜下视野暴露清晰,故可将肿瘤完全切除;同时因为切口小,故仅需在牙龈上进行2-3针缝合即可,无需在面部、颈部进行切口,无显露在外的瘢痕;同时因为损伤小,术后并发症相对较少、患者恢复快。自该项目开展以来,已成功治愈10名该类患者,收获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手术前MRI可见咽旁间隙多形性腺瘤(白色箭头所指),体积较大,位置隐匿,与周围重要组织相毗邻
手术后肿瘤完全切除
切下来的肿瘤约5公分
手术结束,口腔内的小切口,仅缝3针
面部无瘢痕,颜值不受损
青大附院鼻颅底外科是全国最先运用此项技术的单位之一,该手术需要在狭小的手术空间内既要完成较大肿瘤的完全切除,又要保护术区的血管和神经,彰显了手术者扎实的鼻内镜手术功底及娴熟轻柔的操作手法,进一步体现了颅底外科不断进步、不断创新的先进理念,为相关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鼻颅底外科简介
年3月,青大附院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内创建了鼻颅底外科亚专科,这是山东省第一个、国内率先成立的鼻颅底专科,是这一新兴学科中的一颗新星。
青大附院鼻颅底外科集聚了青大附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影像科、神经外科、介入医学科、眼科等相关科室的力量,诊疗范围十分广泛,包括脑脊液鼻漏,前、中、侧颅底肿瘤(侵袭性垂体瘤、脑膜瘤、脊索瘤、骨肉瘤、软骨肉瘤、神经鞘膜瘤、纤维瘤、胆脂瘤等),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晚期鼻咽癌的综合治疗,颅底转移瘤等颅底疾病,以及外伤性视神经病、鼻颅眶沟通肿瘤、鼻眼相关性疾病等。
除青岛本地患者外,烟台、威海、临沂、日照、淄博、潍坊、德州、菏泽、济宁地区等省内乃至河南、江苏、安徽等省外患者也慕名前来青大附院求医,不必再大费周折前往外地。
近一年来,多项成果十余次在全国大型会议上做大会发言,医院、医院、医院医院等做专题汇报,在国内打造了特色品牌。
学科带头人
姜彦,博士后、临床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变态反应科主任、鼻颅底外科主任,青岛大学医学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系主任,青岛大学耳鼻咽喉科学教研室主任,山东省医药卫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UPMC)颅底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访问学者,青岛市优秀青年医学专家。兼任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颅底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耳鼻咽喉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专业委员会鼻颅底肿瘤及嗅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等,及《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通讯编委等。
作为负责人及主要负责人获得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项目、山东省中青年优秀保健人才计划、青岛市公共科技支撑计划等课题资助共8项。主要进行鼻科学、鼻眼相关外科学、鼻颅底外科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擅长内镜下微创治疗颅底疾病,包括内镜下经蝶侵袭性垂体瘤手术、鞍区脑膜瘤、鞍斜区脊索瘤、颅底软骨肉瘤、复发鼻咽癌的挽救性手术、巨大鼻咽纤维血管瘤侵犯颅底、脑膜脑膨出、翼腭窝颞下窝等侧颅底神经源性肿瘤手术等;擅长急慢性鼻炎鼻窦炎、变应性鼻炎、鼻腔鼻窦良恶性肿瘤、脑脊液鼻漏修补、视神经减压、以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儿童耳鼻咽喉等疾病诊治。
坐诊时间:周一上午(市南院区)
周二全天(崂山院区)
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