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啦,
你家“洗邋遢”了吗?
但近日有人给耳朵“搞卫生”,
不小心碰伤鼓膜,引起中耳炎。
那让小编带大家了解一下耳屎那些事!
什么是“耳屎”?
耳屎原名叫“耵聍”,分为油性和干性,是踏踏实实尽职尽责的“耳道保安”。
它有四个功能:
1、耳屎能使耳道保持润滑,避免干燥发痒;
2、阻挡外界的灰尘、飞虫等,保护耳膜;
3、耳屎呈酸性,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4、耳屎能起到过滤和缓冲声波、防噪音的作用。
那耳屎需不需要掏?
一般情况下,不用自己去掏耳朵。因为健康的外耳道有自排、自洁功能,在咀嚼、说话的时候,耳屎可以通过下颌运动自行排出。
如果你是油耳朵,那更要注意,用棉棒掏耳朵会将油湿的耳屎又推回耳朵内部。
经常挖耳朵有什么坏处?
1、刺穿鼓膜
经常挖耳朵最大的风险就是会不小心碰伤鼓膜,引起中耳炎或者耳聋。
2、耳朵越掏越痒
很多人挖耳朵都是用棉签,棉签只适用于擦拭耳廓的位置,用其挖耳朵只会将耳屎往耳道里面捅,使其不能自行排出,长期这样,会让耳屎在耳道过量堆积,若耳朵进水,很容易使耵聍吸水膨胀,腐蚀耳部脆弱的皮肤,引起发炎。
3、耳屎越掏越多!
经常挖耳朵还会引起耳屎分泌异常,可能会越来越多,新分泌的耵聍会由原本的片状变成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什么情况下,耳屎才该掏?
如果耳屎分泌过多,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或因耳道进水,将原本松散的耳屎凝结成团块状不易排出,引起耳痛、耳鸣、耳堵塞感、听力下降时,才需要及时将耳屎掏出。
应该避免以下几个错误做法
用工具掏耳朵或者手指扣耳朵,将耳屎顶进去耳道内部,导致一些不良症状。医院找医生帮忙清理您的“陈年垢物”。
医院看,非掏不可怎么办?
1可以使用细小的棉棒或者圆润的挖耳勺,在光线比较好的地方垂直向下用棉棍轻轻搅动,耳屎自然会掉落出来。不要形成频繁挖耳的习惯,一般应一周左右一次。
2
抓住耳垂轻轻拉向后上方使耳道变直,滴入滴耳剂,一般一次滴入5-10滴,一日2次。这样可以软化或清除多余的耳垢。
小张近日总觉得右侧耳朵闷得慌
特别堵,有时还有点胀疼
来到耳鼻喉科就诊
诊断为外耳道胆脂瘤
不就是掏了一轮耳朵吗……
外耳道胆脂瘤
原发于外耳道的胆脂瘤称外耳道胆脂瘤,又称外耳道栓塞性角化病。组织学结构同中耳胆脂瘤,但常混有耵聍碎屑。就诊时外层的耵聍碎屑会遮挡住内面的胆脂瘤上皮,故一开始会被医生诊为“耵聍栓塞”。
外耳道胆脂瘤是一种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外耳道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块包裹所致的慢性炎性疾病,病变不仅限于外耳道,也可侵及鼓室或乳突。可由外耳手术、外伤、炎症堵塞,外耳道狭窄所致。
外耳道胆脂瘤该怎样治疗?
治疗原则为彻底清除胆脂瘤,应根据胆脂瘤的大小和侵犯的范围做相应的处理。
常见以下两种情况需要手术治疗
1、反复耳漏、耳钝痛、耳鸣、听力轻度下降,有多次清除“耳耵聍”史,后诊断为外耳道胆脂瘤。但患者不能耐受表麻下清理外耳道胆脂瘤(怕痛),且外耳道狭窄异常,可考虑手术切除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成形术。
2、外耳道胆脂瘤累及中耳,或合并中耳胆脂瘤时,需住院手术处理。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订阅号
医院医疗集团
医院新闻动态、疾病科普、义诊讲座。
服务号
医院
一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