脐石(Omphaloliths)是一种少见的脐部良性损害,由皮脂和角蛋白积聚形成石头样凝结物。近期,英国巴兹保健和国民信托皮肤科的SorianoLF在DermatolOnlineJ上刊文介绍了3例典型的脐石病例,现介绍如下:病例介绍病例1,女,65岁,脐凹无症状黑色损害4年,查体见脐凹内质硬的黑褐色角化过度性突起(见图1A),用镊子轻轻拔除见湿润的白色基底(见图1B)。组织学检查见层状角蛋白团块。建议患者注意脐部卫生,未再复发。图1.脐石拔除前(A)和拔除后(B)病例2,女,51岁,因左颊色素痣就诊,查体见多发性良性痣,并无意中发现脐凹无症状肿块,同样使用镊子去除(见图2)。建议患者注意局部卫生。图2.脐石拔除前(A)和拔除后(B)病例3,女,60岁,因脐凹无症状结痂性损害就诊,全科医生怀疑为鳞癌,查体见黑色角化过度性肿块,用镊子拔除后见基底湿润,有臭味。病例学习脐石由角质形成细胞和皮脂在清洁不佳的脐凹内聚集所致,随着时间延长,水分蒸发,凝结物压缩成质硬的石头样团块,基底牢固附着于脐凹底部。由于黑素和脂质氧化,脐石表面变为黑褐色。拔除脐石可见湿润的白色基底,可能有臭味。脐石通常无症状,可能不被患者注意,也可能因继发化脓性肉芽肿、异物反应、皮肤溃疡、脓肿形成和感染而出现分泌物或疼痛。长度不足数毫米的小型脐石常见,但超过1cm的损害比较少见。未发现有儿童病例,可能形成显著的凝结物需要较长时间。脐石的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在轻柔晃动后可用镊子拔除。有症状的可疑病例可采用超声、核磁共振和CT扫描确诊。超声显示脐凹内低回声团块,无血流信号。CT显示境界清楚的致密团块,在有症状的患者中可伴有脓肿和皮下水肿。本病的鉴别诊断包括其他良性疾病包括皮肤纤维瘤、异物、瘢痕疙瘩、脐尿窦、脐部胆脂瘤和脐部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恶性肿瘤如黑素瘤、鳞癌、玛丽-约瑟夫结节。了解脐石的诊断很重要,识别本病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和影像学检查。
参考文献
[1]Soriano,L.F,Pathmarajah,P.,Rajpopat,S.,Sahota,A.().Omphaloliths:acaseseriesandreviewof29casesinliterature.DermatologyOnlineJournal,25(9).
「文章内容仅用于学术探讨,供医疗专业人士阅读」
编辑|琴琴、费肥肥
文章转载授权及合作事宜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