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前夕,朋友圈中看见孝心一片。说实在的,在每年大大小小的节日中,我一直觉得有两个节日最是温暖,那就是母亲节和父亲节。
今年的母亲节,医院渡过的,公公赶在母亲节这一天手术了。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多年,总觉得他们是医生,应该懂得自己怎样调整自己,怎样照顾自已,每次下班后累得除了餐桌上的交流几乎不再多说一句,偶尔也会嫌弃他们的唠叨。但两位老人一直很健康,生活自理,我很开心,也很欣慰。
直到前几天,公公先是说夜里睡不着觉,耳朵疼,医院检查,固执的他说是老毛病,吃点药就没事了。接下来的一个早晨,他的耳朵开始流血,眼睛和嘴角歪斜,似乎是笑与哭同时出现在一张面庞上,吃饭时汤汁会沿着嘴角不自觉地流下来。
我的心陡然发紧,原来公公的病竟是到了如此的地步。她老人家虽然听力不佳几十年,但你慢慢与他说话,日常交流及生活自理是没有问题的。不知道从何时起,他竟已经渐渐听不清了,我这个做媳妇的居然一点都没有发现,心中充满了自责和担心。
当天,赶紧带着老医院检查,公公的右耳鼓膜已穿孔,胆脂瘤已将面神经破坏了,大夫们建议做手术,可公公一辈子没做过手术,心中很是担心。说不做只是疼点,还能走路,吃饭没啥大碍,万一手术时出现意外怎么办?
是啊,这次全身检查下来,他正是多种老年病集于一身-----白内障、肺气肿、二尖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肺动脉高压,就像一座年久失修的房子,哪儿都是不堪的。固执的公公坚决不同意做手术,我们怎么哄也无济于事。
入院当天是周日,刘建华医生一人值班,几个患者及家属将他围在检查室忙得不可开交。苏金龙主任放弃了休息特意从家中赶来,他们分别给公公做了检查,并根据他的特殊情况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耐心细致地给老人解释病情,从术前如何用滴耳液药预防感染,到术后可能会有些疼痛的感觉,都解释得很明白。
公公术中最大的风险是麻醉关,陈燕副主任医师尤其和蔼可亲,在老人面前轻松细致地给他一一检查评估,公公絮絮叨叨地述说自己的担心,她都不厌其烦地解释。没想到他们的一席话比我管用多了,尽管还交待由于年龄大且心肺功能不好可能存在风险,公公竟毫不犹豫地自己在手术同意书上签了字。
进手术室那一刻,我犹感到比公公还有压力,担心他的病变太严重,使他的耳像破旧的抽屉被拉出来时,底儿却掉的稀里哗啦,不知道结局会如何。等待,对我们全家是种煎熬。
头一天还带着公公去理发店理了个时尚的“宝宝”头,可爱极了。进手术室两个小时后,公公右半个脑袋裹着纱布出来了,人已完全清醒,他说手术没什么感觉,向我们摆一摆手,像凯旋的“将*”,大意是叫我们放心。
当天下午,他的眼睛和嘴角已回归原位。晚上,公公让我们扶他去卫生间照镜子,他撑着洗手台,将脸转过来转去好一会,嘴角上扬,一脸的喜悦、兴奋和幸福。不善言辞的公公一个劲地偷偷乐,不时说:“不歪了啊,真好”。
从公公坚决不做手术到术后开心地乐呵呵,他亲身经历的病痛与喜悦,有每一个不到万不得已才要做的病人的纠结,有担心,有顾虑,有害怕给儿女添麻烦,其中更多的是在找寻对医师的信任,我医院医院五官科是找到了。
作为儿女的我们,有没有留意到父母开始越来越盼着孩子回家了?越来越唠叨了?一向能干的父母亲却刷不干净碗了?吃饭开始掉米粒儿了?没有味道、分不出甜咸了?
是啊,她们在不知不觉中老去,作为儿女的我们还能回报给她什么?那就是让他们的身体更健康一些,让他们的心情更舒畅一些,让他们的精神更加愉悦一些。昨天还看到这么一句话:“你妈不在网上,爱她,就多回家看看”。是啊,爱她(他),就多回家看看,比说一千句想念或祝福的话都管用,爱他们,请用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