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提供:医院杨万群老师
主持点评:医院*飚教授
资料整理:医院夏丽坤老师
审阅校对:医院汪文胜主任(群主)
杨万群20:23
*老师,开始第二个病例吗?
固执的鱼王宇*20:25
脑膜瘤吗?
Huyou??20:26
第二例,定位脑外,rdd、黑色素瘤、脑膜瘤、骨软骨肉瘤
小白20:26
胆脂瘤?
杨万群20:26
病例二感觉有点难度
颜刘清20:26
有CT吗,钙化?不典型脑膜瘤?
温柔随风20:27
枕骨软骨肉瘤
杨万群20:27
CT医院做的,医院没做
星辰大海20:27
第二个太黑了,扩展性血肿?黑色素瘤
Huyou??20:27
T2好低啊
offspringofALI20:27
需要看CT
固执的鱼王宇*20:27
CT要看看
成20:27
CT提示骨质破坏和肿块,所以应该不是骨瘤或含钙化的?
杨万群20:28
分析细致
颜刘清20:29
如果没有钙化,黑色素瘤要考虑
星辰大海20:29
颅骨内外板都受累,硬膜掀起
飚(顾问*飚教授,医院)20:29
医院?飚20:30
从肿瘤和硬膜的关系看,肿瘤应该是在硬脑膜外的
阿飞20:30
表皮
颜刘清20:30
身上有黑痣没有
杨万群20:30
没有
星辰大海20:31
浆细胞瘤和淋巴瘤不支持,这两个一般渗透性,中等信号。
常志强20:32
砂砾型脑膜瘤?
孑孓20:32
支持脑膜瘤
杨万群20:32
大家再分析分析
星辰大海20:32
组织细胞瘤和IMT虽然可以黑,但是没有这么大破坏性
颜刘清20:32
像脑膜瘤
杨万群20:33
第二个病例其实也没坑
星辰大海20:34
有没有发热,血液病,血液病可以这样
常志强20:34
有CT就好了
飚20:34
脑膜瘤起源于蛛网膜的毛细胞,一般是硬膜下的,这个病灶在硬膜外
启航20:34
颅骨受累,仅局部穿透,考虑偏良心,脑膜瘤可能
杨万群20:35
病理上没有提示有钙化。大家再分析分析
星辰大海20:36
从信号特点来说,脑膜瘤,黑色素瘤,血液病,扩展血肿都说的过去
成20:36
T2黑的,此例但强化不明显,含纤维成分的强化一般还是明显,孤立性纤维瘤?
杨万群20:37
病灶周边还是强化明显的
星辰大海20:37
强化算是阴阳征
纯净物20:38
颅骨嗜酸性肉芽肿?
常志强20:38
支持HPC/SFT
田强#SO20:38
硬脑膜是受压内移,不太支持脑膜瘤,倾向颅骨起源
颜刘清20:38
血肿机化,颅骨是受压吧
星辰大海20:39
LCH像炎又像瘤,强化大致均匀
Scarlett20:39
不会是表皮样囊肿并感染吧?
杨万群20:40
颅骨有破坏哦
Scarlett20:41
颅骨的破坏看上去不是很恶
颜刘清20:42
边清
杨万群20:42
是的
Scarlett20:43
部分层面有一种隐约的放射针感觉
杨万群20:43
这个病例大家的意见分歧比较大,但是有诊断对的
花开花落20:44
支持脑膜三
杨万群20:45
*老师,病例二开吗?
阿飞20:45
支持表皮
飚20:45
差不多了,开吧
Scarlett20:45
那就孤立性纤维瘤吧
飚20:46
这个病例表现不典型,T2WI信号低,强化不均匀
offspringofALI20:46
现在可以提供CT吗
杨万群20:47
CT医院,医院没有扫描CT片
星辰大海20:47
LCH这样的信号还比较少见
成20:48
原来这样,那可以私信患者名字哦
杨万群20:48
病理提示含铁血*素沉积,我们分析低信号的原因是出血。请*老师点评
Scarlett20:49
强化有点奇怪,为什么中心强化那么弱呢?
杨万群20:51
手术记录里提到,切下来的时候就是一堆碎组织,没有一个完整的肿瘤。我们分析是因为里面出血的成分比较多,导致肿瘤比较碎
杨万群20:51
这样能否解释T2低信号?
杨万群20:51
以及中央强化程度低
固执的鱼王宇*20:52
肉芽肿出血不多见
飚20:52
管理员杨万群省医神经影像?[强]温柔随风20:53
管理员杨万群省医神经影像?是否有合并外伤史?杨万群20:54
稍后我把患者名字发给成丽娜(医院群管理员),请她帮忙提供一下CT图像
细嗅蔷薇20:54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这种肿瘤稀烂,碎朽,血供不丰富,骨边缘鼠咬状,没法一整块切下来
温柔随风20:54
导致了病理性骨折和陈旧性出血,所以表现不典型
杨万群20:55
外伤时伤到了手指,没提头
飚20:56
感谢万群提供的精彩病例,感谢各位参与
杨万群20:56
谢谢大家参与
文sheng(群主汪文胜医院)20:57
感谢万群提供的精彩病例!感谢*教授精彩主持!
成20:57
也感谢万群医生和*教授的点评
Scarlett20:59
感谢杨老师提供的精彩病例!感谢*教授精彩主持!
成丽娜医院影像07:58
昨天患者的资料补充一下
文sheng17:36
医院做的CT以及CT诊断报告
专家点评
*飚教授医院
病例2结果为颅骨嗜酸性肉芽肿,常见于年轻人,病灶T2WI一般呈高信号,也可呈明显低信号(如本例),与其内部的成分有关。病灶起源于颅骨板障,呈穿凿样或地图样骨质破坏,没有骨膜反应。溶骨性骨质破坏残留骨片时,可出现“纽扣征”,病灶突破颅骨内外板,呈“工”字征。病灶一般没有脑膜尾征,是窄基底而非宽基底,依据这些征象可与脑膜瘤鉴别。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