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在中国残联、卫生部、教育部、民*部、全国妇联等10部门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达成共识,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耳聋预防,并确定每年的3月3日为全国爱耳日。今年是全国第22次爱耳日,今年的爱耳日主题为:人人获得听力保健-筛查、康复、沟通。
筛查
听力筛查是指面向全社会对有潜在听力问题人群进行的听力筛查。我们将听力健康筛查作为听力健康教育中重要环节,可以使人们对于自己的听力健康情况有量化的了解,自发地参与到听力健康保护和干预中来。
沟通
目前人们对于听力健康的认知水平普遍偏低,听力健康的沟通与宣教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将通过对患者或潜在听力风险人群的良好教育沟通,让大家有听力健康保护意识,预防和避免听力损伤的继续加重。
康复
全社会需要重视听力康复与防聋工作,发现听力损伤需要及时干预,杜绝听损的加重,助听器等听力设备的干预是帮助听力损失患者重新听到声音的有效措施。重视助听装置对有听力损失患者的帮助,重视听障患者语言训练和康复,让他们更快、更好地回归主流社会。
耳朵听不到了是怎么回事?
耳朵听不到声音属于听力下降,也就是耳聋的表现。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分为很多种,有先天性和后天性的。
先天性的是在母体怀孕的时候,由于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或者是用药的影响,导致胎儿受损,会在出生之后听不到声音。
后天性的多数是由于炎症感染,耵聍过度增生导致鼓膜穿孔,引起听力下降。
很多人由于经常熬夜、工作的繁忙后,听力突然下降或者是突然间听不见,有些还伴有眩晕,经常会认为过两天自己就会好,或者先暂时把手头的工作忙完,医院看病,实际上这些都是错误的想法,耽误了病情,导致听力无法恢复或恢复不良。
耳朵突然听不到了最常见的原因是突发性耳聋。该病目前原因不明,可能与内耳血管痉挛或血栓形成,或病*感染、内耳膜迷路积水所致。诊断突聋后一定要及时治疗,越早治疗治愈的希望越大,以免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导致听力不能恢复。
如何早期发现新生儿、儿童及青少年听力损失?
新生儿及儿童听力筛查,对其听力及言语的发育观察,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的重要手段。
宝宝出生三天左右,须接受耳声发射初筛,未通过者于42天进行双耳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龄内转诊至指定的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新生儿,出院前须进行耳声发射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
6、12、24和36月龄是儿童听力筛查重点年龄,任何时期未通过听力筛查,均应及时进行听力诊断,尽早让患儿接受助听器或人工耳蜗植入干预。儿童看电视音量开得很大呼之不应或需大声呼喊才有反应等现象。
青少年长期接触噪声后出现耳鸣等现象者,医院耳科进行专科检查及听力检测,避免错过治疗时机,导致耳聋影响孩子的语言发育、交流障碍等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家长如何正确对待孩子聋?
首先要有明确的态度。不要否认或回避孩子的耳聋;同时要竖立坚强的信心,积极配合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听力语言训练。
家庭共同开展聋儿康复有哪些优势?
由于家长与孩子接触最紧密,最易发现孩子在听力语言方面的异常,利于聋儿的早期发现:也有最多的机会对聋儿进行各种形式的康复训练;社区家庭为聋儿提供了丰富、真实的语言环境;而且可以减少经济开支,因此,成为聋儿康复的便捷途径之一。医疗康复机构应大力加强对家长的指导作用,并提供良好的技术服务,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New
好消息!
世界爱耳日义诊活动,诚邀您的参与!一起行动,关爱您和家人的耳朵健康,聆听美妙的世界!
时间:3月13日(周六)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