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近日有没有看到一条关于台湾帅气偶像(歌手)吴克群失聪的新闻。据说是这样的,吴克群传因压力过大,导致左耳突发性失聪。他从5、6月开始就常常耳鸣,一开始没有太过在意,直到后来去耳鼻喉科精密检查,才发现是突发性失聪,但已经错过半个月*金治疗期,左耳神经已经受损,听力剩下六成,恐怕无法再恢复正常听力。
吴克群倒是看得挺开,发布微博回应称:“谢谢大家的关心,请不要为我紧张!我想得很开…老天爷让你失去些东西;也给你一些东西!就看你怎么面对!!面对它就是喜剧;逃避它就是悲剧…演员是你,导演也是你!我们就不要闪躲,直面困境吧……”
这样的态度面对挫折的确很好,但如果当初他能早点积极面对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耳鸣),或许结果不会这样。当然,世界上没有后悔药,所以,关键还是平时多注意些身体的健康。
那么,突发性耳聋究竟怎么回事呢?容我把之前讲过的东西再拿出来唠叨一下。
首先,据世界卫生组织年报告,全球有3.6亿人有听力残疾,占全球总人口的5.3%,而我国目前听力残疾人数也达到多万。其中,不乏突发性耳聋的患者。
医院医院耳专科主任陈锡辉教授曾告诉笔者,突发性耳聋的发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如今该科每年仅是住院治疗(门诊治疗患者不算在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数将近例,且过去主要是以老年患者多见,但现在年轻患者在明显增加。
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正如其名,发生非常突然,事前可无任何不适,往往是一觉醒来就发现一边耳朵听不见了,有种病来如山倒的感觉。
但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不光是患者想知道的,医生也想知道。只可惜,截至目前,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仍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普遍认为,内耳血管循环障碍是最常见的原因;而熬夜、劳累、精神紧张,是绝大部分年轻人发生突发性耳聋的常见诱因。
突发性耳聋犹如中风般,来得紧急,治疗更是要及时。据了解,陈锡辉教授的团队曾回顾分析该科9年6月~年8月期间突发性聋患者的住院资料发现,发病在7天之内就诊的患者,其痊愈率高于发病7天以后就诊的患者,同时无效率也较低。因此,他强调,患者一旦出现耳聋,要及时就诊耳鼻喉专科。通常,对于发病不超过2周的患者,住院治疗(10天~2周)的效果比较好;若发病超过2周,因已错过住院治疗的最佳时机,往往是在门诊继续接受治疗。
目前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手段主要以糖皮质激素为主,辅以各种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减轻内耳积水、抗氧化剂、抑制血小板凝集等全身给药以及鼓室内注射激素等局部用药,即使如此,仍有部分患者治疗无效。
陈锡辉教授提醒患者,对于住院治疗未能痊愈的病例,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继续用药至发病后半年,不要半途而废。
耳科专家推荐:
陈锡辉耳科学资深专家,医院医院耳专科主任。擅长耳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精于耳科显微手术;对各种耳畸形、中耳炎、内耳疾病、面神经疾病、耳鸣耳聋、眩晕的诊治和人工耳蜗技术等有一定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熊观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教授,擅长耳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尤其精于耳科显微手术;对各种耳畸形、中耳炎、内耳疾病、面神经疾病、耳鸣耳聋和眩晕的诊治等有一定的造诣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江广理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医师,东院区耳鼻喉科主任,《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听力及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耳鼻咽喉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作为“中国突发性耳聋多中心临床研究”负责人之一,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积累较丰富的经验。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耳鼻咽喉科学博士,美国OregonHealthScienceUniversity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耳蜗生理及人工耳蜗植入博士后,“国家人工耳蜗救助项目”广东省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医学会耳科学组副组长,广东省防聋治聋技术指导组专家,擅长人工耳蜗植入及耳聋、耳鸣、眩晕、中耳炎、耳硬化症、先天性小耳畸形、面瘫、耳及侧颅底肿瘤等耳部疾病的诊断及耳显微外科治疗。
彭医院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室主任医师、副教授,擅长耳聋、眩晕、耳闷、中耳炎、中耳胆脂瘤、先天性耳畸形、耳硬化症、耳部及侧颅底肿瘤、面瘫等疾病的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以提高听力为主要目的的各种听力重建耳显微外科手术和听觉植入手术(人工耳蜗植入、振动声桥植入等)。
曾祥丽医院耳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听力学组委员、中华医师协会耳鼻喉科分会耳内科组常委,主研方向:1.眩晕症;2耳聋耳鸣;3儿童听力障碍的早期诊断与干预,耳聋遗传诊断及咨询。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