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耳聋
干师认为,耳鸣有真伪之分:真者,是指病者自觉耳内鸣响,鸣声为持续性;伪者,是指假性耳鸣,亦称震动性耳鸣,鸣声为有节奏性,往往与心律同步。
鸣为聋之渐,聋为鸣之极,所以,鸣与聋互为影响,病因辨证治疗又相似,故为一谈。从书本上看,耳鸣从肾论治,是受肾开窍于耳、耳为肾窍理论的束缚之故,但干师强调辨证论治。
辨证,首先是辨虚实。除遵从全身气血脏腑等常规辨证外,主要从耳鸣的音量与音调上细加分辨。
音量大是实也有虚(大虚者音量反而极大,音量小多为虚。
音调高亢(尖叫声即高音调)一定是实证;音调低沉者多为虚证。两者合参,就能大大地提高辨证的准确性。
临床上除滋补肾阴、平熄肝火(知柏地*丸,龙胆泻肝汤)等常规论治,干师认为心火亢盛者亦为耳鸣耳聋所多见,盖“心寄窍于耳”也。其因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日理万机使然。其特点是音量大或小,音调高亢,拒纳外来噪音,耳鸣常与噪音产生共鸣。方以导赤散加味。
他认为还有因清阳不升、耳窍失濡所致者,其特点为气短懒言,神疲乏力,劳累后耳鸣加重,治以补中益气汤加减。
假性耳鸣(震动性耳鸣),特点是鸣有节奏性,常与心律一致,压迫颈动脉时耳鸣即消失。治疗大法常以活血化瘀为主。
“冲击”法,是运用升提上冲之品,如升麻、柴胡、葛根、蔓荆子等,对耳聋、耳鸣日久,经用各种方法治疗而毫无效应,亦无明显症状可供辨证,形如枯井无波、一潭死水者,采用“冲击”的方法,意在投石击浪、将水搅浑,然后插手,再作辨证论治,施以平肝或清心等法则。
对于药物性耳聋,目前中医也没有效佳的办法,在常规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干师用“丹方”一试,其药有益母草、丹参、泽兰叶、葛根、破故纸等。
我问干师:“您怎样创立了耳鸣对外来噪音的接受与拒绝来辨别虚实?而且这个辨证准确性特别的高?”干师回答说:“我哪有这等本领,不过是把外科常用的‘虚证受按,实证拒按’移植过来运用而已。”
渗出性中耳炎
渗出性中耳炎,中医称之为“耳胀、耳闭、耳聋”。本病多因感冒或某种原因造成咽鼓管开口水肿闭塞,使中耳腔形成负压而产生渗出液。干师认为这种败津乃是中医的“痰饮”。
本病初期若鼓膜穿刺,可抽吸到淡*稀薄水样分泌液,属风邪犯肺,邪闭笼葱,治宗“耳聋治肺”之理,取三拗汤加味。
日久中耳腔渗液逐渐变粘稠,抽吸出的粘液常起粘丝,治以化痰通窍为主,用王氏二陈汤加减。
航空性中耳炎,是因乘坐飞机,使鼓膜内外的气压急骤变化而陡然发病,属中医的气滞,治当调整气机为要,干师特设方,名曰升清流气饮,药有升麻、柴胡、木香、乌药、青皮、蔓荆子、苏叶、大腹皮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中医称之为“脓耳”。
干师对本病的治疗,主张一是认真清除耳道脓性分泌物,洁净耳道;二是外用药直达病所;三是辨证论治求本。
辨证论治除全身辨证外,还重视局部辨证。他治本病,对脓液*稠而有气味者,认为多为肝胆湿热,常以龙胆泻肝汤化裁。
对长期流少量稀薄脓液者认为属外科的疮疡范畴,为脾土虚衰、从脾论治,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之类;
对虽无脓液溢出,但查见中耳腔潮湿长期不干,穿孔的鼓膜不能生长者,多用知柏地*丸或二妙丸之类治之。
对本病通过Ⅹ光线摄片检查,诊为胆脂瘤性中耳炎,干师仍主张手术治疗。
干老外治本病,用加味*连滴耳液和*柏滴耳液。
对本病更重要的是注意平时保护。一是不能侵入生水,二是避免感冒,切勿擤涕过分用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