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中耳炎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临床借助3D技术ldquo生擒
TUhjnbcbe - 2021/5/3 20:04:00

蜗居在颅底的巨大胆脂瘤将颞骨“吃”空后,顺势而上侵入颅内,如同“八爪鱼”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全部包绕。近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廖建春教授团队采用3D成像技术,成功“生擒”这个颅底深处的“怪物”。

47岁的戚先生来自宁波,4年前因左侧岩尖胆脂瘤,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手术治疗,术后恢复良好。然而不久前,他突然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旋转、神志不清,医院检查发现,他不仅“颞骨缺损”严重,还出现病灶包绕颈内动脉,临床特别少见。在家人陪伴下,戚先生找到4年前为他手术的廖建春教授,最终确诊为左侧颅底胆脂瘤复发。

廖建春教授介绍,颞骨长在颅内最深处,如同一个圆锥形的山峦,岩尖部位就在“山峦”顶峰,其骨性结构包含或比邻颈内动脉、颈内静脉、海绵窦,以及控制人体重要功能的颅神经及面神经等,是外科手术的高危地带。虽然胆脂瘤是良性的,但它分泌的物质破坏了周围的骨性组织,而且在如此险要地带“无序”生长,“爪子”下钻到内听道神经束之间,上钻颅中窝底潜行于脑板与硬脑膜之间,向前经过面后间隙破坏耳蜗耳尖骨质、直逼颈内动脉,向外达中耳腔。如不手术,随时可能出现脑膜炎、脑脓肿等严重并发症而导致死亡,但因病灶范围大、累及重要解剖部位及颅内大血管,手术风险极高。

经过团队多次讨论,并与家属充分沟通,廖建春教授决定采用3D成像技术辅助手术:详细观察肿瘤与脑组织、颈内动脉、颈内静脉等重要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从不同角度清晰锁定胆脂瘤的范围和边界。手术中,廖建春团队先在戚先生的耳后做一个“C”型切口,掀开耳廓皮瓣后,借助3D成像技术,巧妙避开错综复杂的神经和血管,小心翼翼地将紧紧缠绕在生命中枢上的胆脂瘤“爪子”一一剥除,最后在确保硬脑膜完整的情况下,将胆脂瘤全部剥离,同时完好保护重要颅神经结构。2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戚先生的头痛等症状完全消失,看着廖教授欣慰的笑容,他和家人不禁红了眼眶。

(文/特约记者宋琼芳通讯员王根华)

编辑制作:王建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临床借助3D技术ldquo生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