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咽鼓管在鼻腔的开口被堵塞,就相当于堵住了中耳腔“唯一”的通气口,造成中耳腔内的压力低于外面的大气压力。
由于压力的不平衡,鼓膜会向中耳腔内凹陷,这时你就会感觉耳朵外面好像蒙了一层纸,类似于飞机起飞时的闷胀感。如果堵塞的原因迟迟不能消除,中耳腔的粘膜会因为负压,分泌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积聚在中耳腔内,会造成中耳腔积液。这时,耳闷的感觉会非常明显,头部的运动可能引起液体的运动,所以还有可能感觉到有水在耳朵中晃动。咽鼓管堵塞的最常见原因是:鼻涕、腺样体、肿瘤。鼻涕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反复发作,大量的鼻涕堵塞咽鼓管,会出现耳痛、耳闷的情况。腺样体肥大的腺样体是引起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肿瘤鼻咽癌早期,可能鼻腔没有任何不适,反而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发症状。所以对于成人的单侧“分泌性中耳炎”,医生可能会建议你做一下鼻内窥镜检查,看看鼻咽部是否有新生物。这就是为什么,“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治疗措施都是针对鼻腔的原因。治疗目的针对病因治疗,解除阻塞,重新开放鼻咽部的咽鼓管开口。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如减充血鼻喷剂,糖皮质激素喷鼻剂,促进粘液排出的促排剂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话,可能需要咽鼓管吹张,中耳腔抽液等方法。如果反复发作,咽鼓管总是不太通畅,怎么办?开不了门,那就开个窗吧,行中耳腔置管术(切开鼓膜,放置通气管,使内外压力平衡,方便中耳腔的积液流出)。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治疗引起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发病(上呼吸道感染、腺样体肥大、肿瘤等),治疗期间不要用力擤鼻,这会加重耳闷及感染症状。当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时,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嘱咐,好好喷鼻,别以为医生给你“开错药”哦!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耳鼻喉时空官方立场。希望大家理性判断,有针对性地应用。
为了防止我们走散,给我们加颗小星星吧
投稿邮箱:gujinz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