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都知道耳朵流脓了是中耳炎,那么耳朵不流脓是不是就不会得中耳炎了?错!只要是发生在鼓膜以内中耳腔的炎症,都叫中耳炎。如果鼓膜穿孔,脓液流出,是化脓性中耳炎。如果鼓膜完整,细菌*力较小,分泌物积聚在中耳腔,就是分泌性中耳炎,也叫卡他性中耳炎。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个疾病吧。
为什么会得分泌性中耳炎?
耳朵分为外、中、内耳,中耳腔通过前内侧的咽鼓管通向鼻子的后方,也就是说咽鼓管是连接耳朵和鼻子中间的一个管道,它最重要功能就是保持中耳腔和外面的压力平衡。当感冒或其他原因导致咽鼓管不通畅时,中耳腔内的空气就会被人体逐渐吸收掉,耳朵就开始发闷、甚至积液。
从下图可以看出,咽鼓管在小儿比较宽、短、直,在成人比较窄、长、斜,而小朋友抵抗力不如成人,容易感冒,所以中耳炎在小朋友更为多见。而上小学的小朋友们,由于会出现鼻子后方腺样体的生理性肥大,堵塞咽鼓管在鼻子那端的开口,也会出现此病。在成人,除了最多见的感冒外,反复发病者要警惕鼻咽部肿瘤——鼻咽癌的可能!
得了分泌性中耳炎会有哪些症状呢?
在小小孩儿,因为他们不会表达,所以家长最先发现的是孩子听力筛查不通过或者对声音反应不灵敏。
在小朋友,有些会自己告诉家长听不清声音,有些则是家长发现叫他(她)不答应或者看电视时电视播放声音比以前增大。
在成人,最先感觉到的就是耳闷和听力下降。耳朵内像塞了团棉花一样,也像洗澡耳朵进了水一样,闷闷的好难受。自己讲话像被蒙在鼓里,声音很大却出不去,听别人讲话又听不太清楚,需要别人大声说话或重复讲才能听清。也有很多病人会伴随耳痛、耳鸣等不适。
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1)得了中耳炎,好心烦、好难受,医生,我该怎么办?
别急,首先要看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如果是炎症引起的,可以应用消炎药、粘液促排剂使炎症消退、分泌物排出;如果是腺样体肥大引起的,要治疗腺样体;如果是肿瘤引起的,就要抗肿瘤治疗了(好在肿瘤发病率很低,绝大部分病人都是炎症引起的)。
注意!发病部位在鼓膜内侧,而鼓膜是完整的,所以这个时候,任何滴耳液都会被鼓膜挡在外面,起不到消炎作用的!
2)是不是所有的分泌性中耳炎都可以拿药物治好呢?多久能好呢?
我只能告诉您大部分病人能好,至于您能不能好、多久能好,这个只能边治边看。药物治疗又省钱又不用挨刀,是首选治疗方案哦!在治疗时,如果能乖乖地用药、听话地把烟酒戒掉,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您治愈的几率大大增加。如果能吹吹气球、嚼嚼口香糖、捏鼻子鼓鼓气,那最好不过了,这些动作能有效促进咽鼓管开放,促进疾病康复,是小朋友们的最爱,也是大朋友们加强亲子交流的好时机哦!
3)什么时候需要做手术呢?怎么做手术呢?
大部分病人通过药物治疗都能康复,如果规范地保守治疗两个月,仍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抱歉地通知您,您需要住院手术治疗。手术一般住院一周时间,儿童全麻、成人局麻下做手术。手术很简单,在鼓膜上切个小口,把里面的积液排出,然后放一个通气管在鼓膜上,方便引流耳内积液,同时保持中耳内外压力一致,促进咽鼓管功能的康复。如果只是穿刺鼓膜抽液或者单纯切开鼓膜,因鼓膜的愈合能力很强,愈合后的鼓膜恢复到发病前的水平,很容易再次出现积液,所以放置通气管很有必要!手术效果杠杠滴,做完手术,立马觉得耳朵好使多了,那是必须的!
4)做完手术有什么注意事项?管要戴多久?
手术做完了,钱花了,罪受了,可是治病并没有结束,如果不注意以下几点,可能前功尽弃:
A:耳内不能进水!!手术做完了,鼓膜上有孔还有管,如果耳内进水,污水会沿着通气管进入中耳,导致中耳感染、流脓,这绝对是雪上加霜了!所以,平时洗头发、洗澡一定要把耳朵堵好,游泳、潜水之类的活动肯定不能去了。如果出现耳流脓,医院诊治。
B:避免感冒!感冒可能会使中耳炎复发,或者合并化脓性中耳炎。有些人说我控制不了感冒,我只能说您还是尽量控制吧,健康虽然由医生保驾护航,也得您积极参与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