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帮帮我儿子,他听不见了!”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人头攒动,一位年轻母亲带着她4岁的孩子急匆匆来到治疗室。治疗护士陆老师闻及立刻接过检查单,遵医嘱为孩子进行咽鼓管吹张治疗。陆老师是一名经验丰富的主管护师,只见她迅速倒满温水,取出吹张器,拆开消*包,所有动作一气呵成。可是小男孩却开始闪躲,一度不愿接受治疗,口唇紧闭,拒绝合作。孩子的母亲也开始担心:就这样结构简单的吹张器能够改善听力?
陆老师和蔼地微笑着引导小男孩,竭力消除孩子的紧张恐惧,同时不忘向家长解释治疗原理,取得信任与配合。终于,小男孩乖巧地坐在了治疗椅上,陆老师先将吹张器的硅胶头抵住孩子的一侧鼻孔,然后用手轻摁另一侧鼻孔,启动了吹张器,同时指导孩子母亲喂水,由陆老师配合孩子进行吞咽动作,观察吹张是否有效。陆老师亲切的语言、耐心的语气、赞许的表情,让小男孩很乐意配合,逐渐学会主动吞咽。虽然偶有呛咳,护患依旧顺利进行着治疗流程。
就这样,一次次喝水,一遍遍吞咽,交替进行。终于,努力有了回报。小男孩倏得站起来,抬起晶莹澄澈的眼眸望着陆老师,兴奋地欢呼:“耳朵舒服了。”
“宝贝儿,你做的真棒!今年几岁啦?”陆老师亲切地问道。
“今年4岁了。”小男孩愉快地回应。
“现在还有耳朵闷的感觉吗?”男孩母亲低声再次确认。
“没有了,没有了!”他迅速作答。
孩子就是这么简单直接。他母亲反复询问之后喜极而泣,激动地紧握着陆老师的手,连连表示感谢。陆老师的嘴角也荡漾起笑容,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治疗室的空气中弥漫着喜悦的气氛,窗外的茶花开得热烈而绚烂,世界像一副流光溢彩的油画在小男孩眼前铺陈展开。
那失而复得的听力,关怀备至的母亲,认真严谨的医护,他是多么幸运。
小男孩所患的疾病正是分泌性中耳炎(也称渗出性中耳炎),它是以由咽鼓管功能障碍和中耳粘膜炎症引起的中耳腔积液为特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主要特点是听力下降,儿童发病率较高,它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主因。
在正常情况下,咽鼓管是连接中耳鼓室与鼻咽部的唯一通道,具有保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引流中耳分泌物、防止逆行感染、阻声和消声的作用。在疾病状态下,由于各种原因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使中耳出现负压,液体进入鼓室,影响声音传导,从而导致了听力下降。
这个小男孩就是因为鼓室负压引起了耳闷感,所以需要通过咽鼓管吹张实现再通畅。在临床治疗中,只要能促进并保持咽鼓管通畅,鼓室内外大气压保持平缓,利于鼓膜听骨链的振动,即可维持正常听力。咽鼓管吹张的作用就是解除中耳负压,改善分泌性中耳炎的症状。通过吹张既能检查患者的咽鼓管通畅度,同时也能达到治疗咽鼓管阻塞的目的。
建议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如果发现孩子对家长的呼唤不予理睬,看电视期间调高音量,学习时精力不集中等情医院检查,及时诊治。大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用正确的擤鼻方法,注意预防感冒。
作者系南京医院(医院)耳鼻咽喉科主管护师
原创声明: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