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结构极其复杂精细,有重要结构行走在耳部,负责听觉的耳蜗和掌握平衡的半规管及前庭位于核心,面神经、颈内动脉、乙状窦,颅脑组织围绕于周围。手术稍有不慎就有损伤的可能。故耳外科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为精细的手术区域。
从上世纪90年代,随着耳内镜技术的进步,高清耳内镜横空出世,耳内镜突破原来的检查和辅助范畴,开始广泛应用于耳外科手术中,同时也给耳科手术带来了新的理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耳科手术的发展进步与耳显微类“利器”的不断创新突破密不可分。
《耳例秀》周刊于年8月16日创刊,主张“以病例为鉴”的办刊理念,通过国内名家点评、剖析,临床典型病例分享、利用耳内镜、耳显微镜呈现专业手术实操。旨在拓宽中青年医生,医院医生的学科视野,学习掌握先进的耳科手术诊疗方法,共研耳科临床诊断的应用及创新。
短短20期,感恩很多热心用户的宝贵建议,为回应基层单位同道的要求,耳鼻咽喉资讯平台特邀侯昭晖教授,以镜为界,为各位同道梳理出这期《耳例秀》病例手术大合辑!
耳内镜篇
随着耳内镜解剖的发展和高清内镜技术的应用,耳内镜外科学发展势头迅猛。与传统手术相比,耳内镜可以更接近观察目标术区,视野清晰,操作灵活,细节角度周全,有利于术中对重要解剖结构的辨识,从而提高手术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耳内镜手术依赖于病变范围、性质、术者经验和技巧(包括助手的配合度及设备情况)等,为了给各位青年医生带来更专业的手术演示,侯昭晖教授精选11个耳内镜手术经典病例,分享耳内镜下中耳功能性手术理念、中耳胆脂瘤外科技术体系以及耳内镜下持续灌流技术在中耳手术中的合理应用等。
01
鼓膜穿孔(右)
02
脑脊液耳漏(右)
03
颈静脉球憩室(右),血管搏动性耳鸣(右)
04
传导性耳聋(右),先天中耳胆脂瘤?(右)
05
传导性耳聋(左),中耳胆脂瘤(左)
06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左)
07
侧颅底巨大胆固醇肉芽肿(左)
08
传导性耳聋(双),耳硬化症(双)?
09
鼓室体瘤(右侧)
10
传导性耳聋(左),人工镫骨术后(左)
11
传导性耳聋(右),先天性中耳畸形(右)
耳显微镜篇
耳显微外科技术是外科医生借助于显微镜及精细的显微手术器械对狭窄空间内极为精细的结构进行精准操作,早已广泛应用于耳外科领域。在显微镜下做手术有利于放大视野、准确解剖、精细分离清除病变。用内镜做耳科手术通常需要具有显微镜手术操作经验的基础,具备在显微镜手术入路同样的手术理念和技术支持引导下方能正确使用耳内镜工具。
与耳内镜相比,显微镜下处理鼓室病变、中耳胆脂瘤,甚至于侧颅底病变的手术入路都有较大差异。耳显微手术在手术程序上需要更多地进行术野显露,这是耳显微手术的核心理念之一,也是与耳内镜手术理念主要的差异所在。《耳例秀》周刊包含6期耳显微镜下手术病例,欢迎大家观看学习,详细对比体验耳显微镜手术与耳内镜手术个中奥妙。
01
颈静脉孔区副神经节瘤(右)
02
听神经瘤(左)
03
面神经鞘瘤术后复发,脑膜脑膨出,周围性面瘫
04
自发性脑脊液耳漏(左)
05
中耳胆脂瘤术后复发(右)
06
颈静脉球瘤C3De2Di1型
双镜联合篇
耳内镜手术在处理有难度的、病变复杂的病例时具有较高风险,如果能够适时改为显微镜方式完成手术,可以降低手术风险,规避可能的并发症,因此,某些情况下耳内镜手术并不能完全脱离显微镜解决所有问题。在适合的病例中将耳内镜和显微镜适时合理地结合使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效果。
“双镜联合技术”处理范围累及乳突的中耳胆脂瘤病例取得了很好的术后效果,能够实现充分显露病变;减少耳道内磨骨,降低耳道后壁及盾板骨质缺损;最大限度地避免耳道解剖畸形;优化听力重建的前提条件;降低开放式手术比例;便于实现更加简单和可靠的重建操作等目的。《耳例秀》周刊为各位同道提供了2例典型的岩部胆脂瘤案例,合理联合显微镜的手术方式需要提倡和重视。
01
岩部胆脂瘤(左),周围性面瘫(左,H-BⅢ级)
02
岩骨胆脂瘤(右),感音神经性耳聋(右)
专家介绍
侯昭晖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耳外科主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耳内镜外科主任;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运行管理办公室主任。耳神经及侧颅底外科专家,耳内镜外科学科带头人,长期致力于耳神经及侧颅底手术的微创手术治疗,咽鼓管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十二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耳内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内镜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审稿人;中华耳科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杂志编委等学术任职。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各1项;发表专业论文40余篇;获得国家各项专利7项。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年获医院首届“优秀临床医师奖”。
APP观看方式
长按识别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