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医院、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中心)联合医院等全国24医院开展的“咽鼓管外科干预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疗效分析多中心临床研究”现公开招募受试者。通过咽鼓管球囊扩、鼓膜置管以及二者联合的方法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进行治疗。并随访其预后,为将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得到优化的治疗方案提供数据依据。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耳闷、听力下降,如果治疗得当,这些症状均可恢复。但是,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将发展成粘连性中耳炎、中耳胆固醇肉芽肿,甚至中耳胆脂瘤,导致神经性耳聋、面瘫、平衡障碍等严重并发症。
导致中耳积液目前公认的主要病因是咽鼓管功能障碍。外科手术治疗方法有鼓膜置管、咽鼓管球囊扩张。
这两种外科治疗方法的长期效果,或者二者联合治疗是否有加强治疗效果的可能性,至今没有严格的临床研究客观地评价,使得国内各单位对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方法差异颇大。
(1)年龄18~70周岁(包括边界值),性别不限;
(2)有明确的中耳积液,诊断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3)Valsalva(捏鼻鼓气)阴性;(4)曾经接受过鼓膜穿刺或药物治疗;(5)既往未进行过鼓膜置管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治疗。符合要求的患者可能被分到咽鼓管球囊扩张组(BDET)、鼓膜置管组(Tube)或二者联合治疗组(BDET+Tube)。本项目使用的球囊扩张导管及通风管已在市场上广泛使用,受益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三种方法均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治疗成功率可以肯定,所得到的优化治疗方案可为后续患者提供更加高效的治疗。
参加本研究,患者免费使用本研究相关医疗器械。
经耳科相关检查,初步筛选符合要求的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后,随机分配到咽鼓管球囊扩张组(BDET)、鼓膜置管组(Tube)或二者联合治疗组(BDET+Tube)。符合要求的患者将免费使用球囊扩张导管和/或通风管。患者术后需依据方案配合门诊随访等工作,分别为1、3、6、12个月复查。
参加本研究,按照要求复查均有交通补助。
医院
门诊信息:
联系人:高伟(主要研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