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中耳炎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中国医药导报封面人物陈国强打造北京
TUhjnbcbe - 2022/5/14 14:04:00

工作中的陈国强教授

他最早在国内开展神经内镜下治疗脑积水手术,是目前国内唯一采用软性神经内镜治疗各种脑室疾病的专家,被业内誉为“中国脑室软镜第一人”;他在国际首创神经内镜下钻孔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国内最早开展立体定向微创显微切除脑功能区及脑深部病灶,发明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功能立体定向手术系统,被誉为“手术狂人”,年手术量达台以上。如今,他带领科室人员昼夜为之奋斗的目标是——

打造北京北部最大神经外科中心

——访中医院*委副书记、神经外科中心主任陈国强教授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刘志学特约记者陈丹田琨

年10月29日,是世界卒中日。当天下午,陈国强教授在多次相约后终于接受了记者采访。

深秋的阳光,带着成熟的韵味洒进办公室,投射在陈国强教授身上,在他的发际闪着光芒。在此之前,记者已从多个渠道耳闻他两度“创业”,医院神经外科抛在身后,让国内同行刮目相看、并由此奠定自己在业内地位的往事了……

也是在这一天,医院正式开辟了北京东北部地区第一条“脑血管病急救绿色通道”,抢救时间由卒中中心提出的“控制在60分钟内”缩至37分钟,远超行业要求;而打造北京北部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诊疗服务,则是陈国强教授更为宏大的目标。

偶然选择,成就“中国脑室软镜第一人”

陈国强涉足神经外科,缘于他当年考入湖南医科大学时的一次偶然的选择。之所以说“偶然”,是因为陈国强最初填报的专业并非神经外科,而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尚不被重视的精神科。入学后,一个偶然的机缘,他被调剂到与精神科“关系较近”的神经外科。但许多年后回望这次偶然的选择,他发现这次“偶然”,却成就了他在这一领域的丰硕事业。

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后,陈国强被分配到北京一医院。在那里,他渐渐领略了医生职责的庄严和国家对先进医学技术、设备的渴求。CT机年才被英美科学家发明,而当时核磁共振还没有出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神经外科也才刚刚起步,缺少这些高科技的诊断技术,人们对大脑的认识极其有限。陈国强回忆说,当时做手术基本靠医生的推测,觉得哪里有问题,就在脑袋的哪个部位打个洞,手术过程中全凭肉眼观察,甚至要把手伸到脑袋里去掏出肿瘤,手术中病人死亡非常正常,如果能救活一个,反倒成了非常了不起的事。

医院和国外同行交流比较多,较早在神外手术中引进了显微镜,手术精细程度提高,需要在脑袋上开的口子小了,病人的死亡率也有所下降。此后不久的年,陈国强被派驻日本医科大学学习,师从日本著名神经内镜专家上川秀夫教授和著名垂体瘤治疗专家寺本教授。陈国强被日本先进的手术设备与技术震撼,并渐渐意识到,在神经外科的手术中,病人头上的口子还可以开得再小一点,病人的死亡率可以下降得更多——这是陈国强教授最早接触到的“微创”理念。

从日本学成归国后,陈国强不仅承担了卫生部科研课题(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还将内窥镜下微创手术应用到了神经外科,开展了神经内镜下各种脑室疾病的治疗、经单鼻孔切除垂体瘤、内窥镜辅助下锁孔微创切除听神经瘤、胆脂瘤及鞍区肿瘤等,并将内窥镜应用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颅神经减压手术中;他还在国际首创神经内镜下钻孔冲洗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不放置引流),使该病的一次治愈率大幅度提高,手术并发症较低。

事实上一直到今天,“功能微创”这个医学名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是比较陌生的,但对陈国强来说却再熟悉不过了。由于功能神经外科疾病有自身的特点,诊疗方法也有别于一般的神经外科;甚至截至目前,中国有功医院仍为数不多,而陈国强则是功能神经外科的顶级专家。在中国,掌握这项最先进的“脑室软镜技术”的医生不超过5人,其中有两人还是陈国强的学生。在神经外科,基本上和脑神经有关的所有手术陈国强都有研究,但为了追求“精”和“专”,他选择了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治疗以及脑室内窥镜手术作为自己的钻研方向。

据记者了解,脑室内窥镜有软硬之分,软镜比硬镜更难控制,但灵活自如,对脑的创伤更小,治疗范围更加广泛。很多患有疑难性脑积水、脑出血等脑室疾病的病人,用传统疗法就要挣扎在死亡线上,但陈国强却能用一根黑色软管将他们解救出来,并由此成为“中国脑室软镜第一人”。

再度创业,倾力打造北京北部最大神经外科中心

10年之前的年,刚届不惑之年的陈国强教授抱着“创建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神经外科”的梦想,离开了那家工作了近20医院,来到刚刚成医院,白手起家,开始了第一次创业——组建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的“功能及微创神经外科”。在当时,同事、朋友都劝他不要去冒险,医院,无论规模还是知名度,远医院相媲美。但短短3年后,陈国强组建的“功能及微创神经外科”年手术量就超过了台,科室也成为了北京市领先的5大神经外科中心之一,这样的成绩令国内同行刮目相看,他也因此奠定了行业地位;更令人钦佩的是,此后10年期间,他创造了手术量逾万例的纪录。

有梦想的人总是在人生行进的路途中不断寻求新的突破。随着科室的发展,陈国强教医院有限的规模对神经外科团队发展的禁锢。此时,中国科学院在神经科学及认知科学研究方面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而中医院则是中科院正式成立的三大“医院”之一。陈国强深知这个研究平台的重大作用,深知“转化医学”在推动世界医学发展中的重大价值,深知“转化医学研究”是将众多优秀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医疗的“媒介”,是世界医学未来发展的方向。这与他一直以来努力探索与追求的方向不谋而合,他心动了。自年起,陈国强便先后派遣3名神经外科专家来到医院创建新的神经外科,很快成立了3个神经外科科室;两年后,医院神经外科手术量也超过了台,为提高北京市北部地区民众的健康服务水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之后,陈国强教授考虑到医院的综合实力、强劲的发展势头与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心中有了一个更宏大的目标——“打造一个北京北部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继而立足北京,辐射全国,让更多的患者受益。这一目标得到了医院高国兰院长的高度肯定与大力支持,于是,年年初,陈国强教授带领团队移师医院。

“给我一个平台,再造一次辉煌!”已是知天命之年的陈国强教授,怀揣雄心壮志,开始“二度创业”,倾力打造北京北部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

从严要求,建设一支一流的医学团队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医院神经外科中心按照一流标准配备了现代化的仪器设备,硬件方面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但要实现“组建北京北部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的梦想,陈国强深知培养高水平人才队伍的重要性。为此,他从严要求,带领团队努力学习,不断提升专业素质,为打造一支一流的医学团队夜以继日地拼搏。

“我已经与陈主任共事十多年了,我们这个团队里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当初得知陈主任要来医院,便毅然辞掉了原来的工作,跟着陈主任一起来到了这里。”谈起神经外科中心这个团队,陈国强教授的助理王晓松医生深有感触地说,“这么多年,他不仅工作上对我们要求极为严格,还从不允许我们收病人一个红包。跟着他干,心里踏实。他是一个真正想干事业的人。”

事实上,历经10余年的磨练,当年追随陈国强教授“创业”的许多医生已成长为独挡一面、具有鲜明技术特色的医学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而且随着病人群体的稳定持续增长,更多具有高学历、深厚医学背景的优秀人才不断加盟神外中心,由此,陈国强麾下的团队规模持续扩大。

年年6月,“医院神经医学中心”正式挂牌,陈国强出任中心主任后精选了具有博士学位、有国外学习和培训经历的高级医学人才担任各科室主任。中心目前拥有强大的专业人才队伍,有临床医生28名,其中博士7名,硕士13名;正高职称7名,副高职称6名;同时具有教授职称2名,副教授3名。学科带头人均具有在国医院的工作经历,在国内各专业领域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有了精兵强将,团队的战斗力和服务水平逐步提升,目前,中心已拥有6个科室。陈国强说:“当病人的手术涉及不同领域时,我们通常采取团队作战的办法,所以我们经常几个专家联合起来做一台手术。多学科协作,才能保证手术的效果。”就这样,他带领团队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在神经外科领域辛勤耕耘近30年的陈国强,从未懈怠过。“做一名好医生”是他奋斗的最大动力,也是他始终不渝的坚持。“在是否对患者进行手术这件事情上,医生具有的是责任,而不是权力。”陈国强经常这样提醒医护人员。在他眼中,一名医生不仅要有过硬的医疗技术,还要有担当、有情义。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不能为了规避责任和麻烦,就轻易把患者推出去。因此,整个团队不仅敢于接受医学挑战,还对病人十分关爱。“从医30年,最让我们欣慰的不是自己获得了多少荣誉,攻克了多少难题,而是看到患者康复之后幸福生活的感动。”在介绍一位几年前团队治愈的18岁面肌痉挛女孩时,陈国强动情地地说:“不能想象如果她当时没有治好的话现在会是什么样子,她现在找了一个又高又帅的男朋友,每天生活得特别开心。”他边说边翻出了女孩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医药导报封面人物陈国强打造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