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时期,高娴就立志将来要“成为一个好医生”,踏上耳鼻喉科医生岗位后,她始终朝着“做个好医生”的目标努力着,用实际行动,践行“当一个好医生”的承诺。
很多人会觉得耳鼻喉科的疾病都是“小”毛病,小小的五官,和心脑肾等大脏器比起来,显得特别的袖珍。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医疗条件的提高,大家发现,想听的听不到,香味闻不到,想吃没味道,喘气儿不顺溜……这一切都会让生活质量大打折扣。有一位30岁出头的患者就诊时提到自己的一侧耳朵从小没有听力,医院,大夫都说是没办法治了,从此之后就对这个耳朵的听力不报希望了。高娴仔细地为患者做了检查,耳道鼓膜都没有明显异常,听力检查提示传导性耳聋,然后告诉患者:“你这个耳朵听力或许可以恢复呢,你去做个颞骨CT吧!”。等拍完了CT,看着高娴医生在屏幕上指着脱位的听小骨,说:这个听骨链的异常做一个手术就可以恢复听力了,患者满脸的惊喜。这位患者后来通过置入人工听骨重新建立的听骨链的功能,恢复了听力。
高娴下班后的时间都是不断地学习各种专业书籍,从影像到手术学,小小的器官更需要精细的观察,往往就是这些细微的发现,为患者带来的却是巨大的改善。
有一位93岁的老人,头痛、头晕、耳聋、面瘫、神志异常、吃饭困难数月,服用着抗精神病的药,整日卧床,片刻不能离人。因为做头颅MRI检查时考虑有中耳炎,便找到高娴看诊。高娴完善了各种检查后,她发现这位老人的各种症状都与一个埋藏在中耳乳突腔里的胆脂瘤相关,由于这个病灶破坏了听骨、面神经管、半规管、中颅窝的脑板,引起了脑膜炎,还导致老人各种精神症状。手术切除病灶是最好的办法,但是给一位身体状态较差的93岁老人做全麻手术需要冒着很大的风险,通常会优先考虑保守观察。在和老人的家属充分沟通后,高娴决定手术。调整电解质、请麻醉医生会诊,亲自为老人穿上弹力袜,进了手术室。手术很顺利,老人来复诊的时候一定要让高娴摘下口罩来看一看,“我得看看给我手术的大夫长什么样儿呀,我怕我年纪大给忘了”……高娴认为很多时候医生的选择并不是大无畏地放手一搏,而是在充分的技术保障下为患者保驾护航。
高娴常说,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都是因为各种病痛不适而找到我,身为一名*员,作为医生,只要把对面的患者,当作是自己,当做自己的家人,不怕承担风险,永远充满热情,坚持学习提升技术,就能给出最优的诊疗方案。一位二胎的年轻妈妈得了急性鼻窦炎,在其他地方治疗了之后没好转,被告知需要手术治疗。为了手术她找到高娴,诉说了病痛带来的不适和担心手术无人照料两个孩子的顾虑。高娴在仔细查看CT之后,发现主要是鼻腔粘膜的肿胀增厚引起了阻塞,而不是有解剖结构的异常,决定给这位妈妈做了局麻下的上颌窦穿刺,根据抽出来的脓性分泌物,又调整了药物的治疗方案。2周以后,这位妈妈痊愈了,鼻子通了气闻到了味儿,不再头痛。患者说:“我以后不叫你高大夫了,你就是高神医!”
面对患者,高娴始终视如亲人,尽心尽责,用慈爱之心辉映着劳动之美。
文图/东院耳鼻喉头颈外科病房刘翠云
素材整理/西院区办公室王雅萍
校对排版/文化宣传部叶梓姬伟
往期精选
◆工作纪实丨核酸采样员的24小时◆致敬检验人!抗疫一线“背后”的英雄◆博士健康课丨如何居家进行心肺训练????◆爱肝日丨这种嗜肝病*最爱“躲猫猫”,有人发现时已是肝癌晚期!◆单院区日均采样余人,连续工作25小时……他们,是全市核酸采样工作人员的缩影来都来了点个赞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