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脂瘤中耳炎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耳炎反复发作,病根竟是肿瘤耳鼻喉专家
TUhjnbcbe - 2022/7/11 17:28:00

击蓝字
  不幸中的万幸,中国科医院(医院)耳鼻咽喉科医护团队另辟蹊径,把深埋在鼻咽旁颅底的大肿瘤完整摘除,解除了患者隐患。

01

耳闷、听力下降、中耳炎

这个肿瘤很狡猾,深藏在颅底

今年57岁的陈女士是2年多前突然出现右耳耳闷、听力下降的情况。“毛病发作起来,右边耳朵就像被蒙上了块布,说不上来的难受!”自此之后,耳鼻喉科就成了陈女士隔三差五报到的地方。医院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吃药也试了,鼓膜穿刺抽液也试了,每次都是治疗完舒服点,没过多久耳闷不适又反攻回来!


  就这样反反复复,陈女士熬了两年多,医院通过鼻咽CT发现了“右侧鼻咽区占位”。难道是肿瘤?这让陈女士一家大惊失色,慕名来到我院耳鼻咽喉科负责人王凯的门诊。经过鼻咽部CT、MRI平扫+增强等全面检查,明确诊断为“鼻咽旁颅底肿瘤”。

“这个肿瘤非常狡猾,靠近颅底,藏得很深!”王凯主任医师介绍,人的耳朵和鼻咽部通过咽鼓管相连,耳朵中的分泌物经咽鼓管流入鼻咽排出。患者的肿瘤压迫右侧咽鼓管,从而导致分泌物无法顺利排出,反复引发中耳炎。

有别于口咽部肿瘤位置较低,巨大肿瘤位于鼻咽旁颅底,位置高。这使得在鼻内镜检查中,仅能发现右侧鼻咽圆枕较左侧隆起,让这个肿瘤一次次狡猾地溜走!

01

肿瘤周围布满血管与神经

面对疑难病例,专家团队创新手术路径

肿瘤特殊的位置不仅延误了诊断,也给治疗带来了难度。肿瘤周围分布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等主要血管,以及面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等一连串的重要神经组织。


  任由肿瘤继续生长,陈女士将要面临的不仅仅是反复发作的中耳炎,肿瘤还会向上破坏颅底骨质,向下向外侵犯神经以及颜面部。

01

“但肿瘤长得高,藏得深,传统的手术入路不是肿瘤暴露不佳,就是创伤太大。”围绕这个疑难病例,王凯主任医师带领团队进行了细致的术前评估。


  如果按照常见口咽肿瘤的手术入路,无论从口腔进去,还是锯开下颌骨,手术路径长,创伤非常大;如果从右耳垂到后颈做切口,从后向前切除肿瘤,虽然创伤小了,但是术中视野不佳,风险太大。

凭借丰富的耳神经外科、耳-侧颅底外科的手术经验,王凯大胆地提出了一条新的手术路径—颞下窝A型径路。“简单说,就是在右侧耳后做切口至耳垂后下,再延续到颈部,从侧方穿过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找到肿瘤。”王凯提出的手术路径一般应用于颞骨肿瘤、侵及颈静脉孔的肿瘤等病变,用来切除鼻咽旁颅底肿瘤在浙东地区尚没有人尝试过。

▲王凯主任医师(左一)手术中

01

术前多学科周密设计方案

3小时手术,“掏”出深藏颅底的大肿瘤

术前,耳鼻咽喉科邀请了放射科、ICU等进行了多学科讨论,制定了详细、周密的手术方案及相关处理措施。做好充分准备之后,王凯团队为患者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手术。术中,完美暴露、分离出了周围的神经主干以及主要血管。

01

肿瘤周围血供丰富,手术中耳鼻咽喉科团队如履薄冰。为了能够精准地触碰到颅底肿瘤的位置,避免手术器械切除时破坏血管壁造成大出血,王凯用手指探入颈内动脉、颈外动脉的间隙,探清肿瘤边界后,在显微镜下使用神经剥离子钝性分离肿瘤,缓缓地把直径约3厘米的肿瘤完整地“掏”了出来,顺利摘除深埋在患者颅底的定时炸弹。

▲手术完整摘除的鼻咽旁颅底肿瘤

术后,陈女士恢复良好。由于术中对颅底、神经等周围组织的缜密保护,患者没有出现脑脊液漏、后组颅神经麻痹及面瘫等并发症,一周后顺利康复出院。

文章来源:医院医院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耳炎反复发作,病根竟是肿瘤耳鼻喉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