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
五分钟
探秘医学影像学之
头颈部影像学诊断
NO.32
医学影像学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介入放射学和医学成像技术等方面的工作。影像学可以显示病变形态学改变以及功能学改变,大大的协助对疑难的肿瘤性病变的良恶性判断。下面让我们跟着级针灸推拿学2班的唐羚翔一起去探秘医学影像学之头颈部影像学诊断吧!
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有:CT、核磁共振、B超、血管造影、心电图等。而头颈部的影像学诊断对病变的定位、定量、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强有力的证据支持,从而指导临床疾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能有效地协助临床解决诊疗难题。
中耳乳突炎是最常见的耳部感染性疾病;它的分型有:单纯型、肉芽肿型、胆脂瘤型。
胆脂瘤型不是真正的肿瘤,是外耳道上皮经鼓膜穿孔处移行至鼓室,并堆积成软组织团块形成;有特殊恶臭;CT示上鼓室、乳突窦入口、乳突窦扩大。
副神经节瘤包括颈静脉瘤和鼓室球瘤;主要发生于颈静脉孔区;椒-盐征:T1上高信号“盐”是由于亚急性出血,低信号“椒”是由于动脉血管流空现象。
鼻咽癌好发于咽隐窝,男性多见;临床表现为回缩性涕血,鼻出血,耳鸣,听力下降;CT首选,早期可见咽隐窝变浅、消失、隆起;鼻咽顶后壁肿块突向鼻腔;增强后不均匀明显强化;早期出现颈深部淋巴结转移。
鼻咽血管纤维瘤又称为青少年出血性纤维瘤,多见于10~25男性;临床症状以进行性鼻塞和反复顽固性鼻出血为主;CT表现为鼻咽腔、翼腭窝软组织肿大;“椒盐征”;增强后T1WI肿瘤强化明显。
腮腺肿瘤:腮腺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为多形性腺瘤,常位于腮腺浅部,中年女性多见;临床表现为腮腺区质软无痛性肿块,边界清楚;术后易复发;渐进性强化。
颈动脉体瘤为副神经节瘤,又称化学感受器瘤,一般为良性;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包绕颈内外动脉;DSA检查见颈动脉分叉加宽,呈“高脚杯”样,分叉处见血供丰富的肿块;“椒盐征”。
总结:
1.呈渐进性强化:海绵状血管瘤、腮腺多形性腺瘤。
2.“椒盐征”:耳部副神经节瘤、鼻咽纤维血管瘤、颈动脉体瘤。
中医药学院面向全体同学开展“课前五分钟”活动。只要你的内容紧紧围绕“专业知识,学习方法,美文欣赏,新闻时事,好书推荐”展开,我们就给你舞台!!!
参与者需准备一份3-5分钟的PPT,交由班级学委审核后,便可在课间进行分享
心动不如行动
来,试试看~
扫描上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