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辈子中医的名老专家们,都有一个自己从不吃的东西!
你却还在傻傻不戒口!
今天,小康妹儿就带你看看,名老中医们的养生原则——
一、从不吃甜食
李果烈,国家级名中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87岁的老中医李果烈,医院年龄最长的中医师。李老有一条养生红线——绝对不碰甜食!
糖有「*」,危害「等于吸烟」?
曾有美国专家做过这样的调查,得出结论:从对健康的危害性来说:吃糖就等于吸烟。
其实,我们完全不需要额外摄入糖分。调查者Robert教授解释说:我们的肝脏能够代谢一定量的糖分,可一旦糖过多,身体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等问题。
而生活中,许多食品都离不开糖,也就是说,在每天你都无形中摄入了超量的糖。
糖会让你:
诱发乳腺癌、子宫癌
易患高血压、胆结石
导致骨质疏松、糖尿病、痛风
影响智力
容易衰老
容易长胖
……
应该怎么办呢?
记住,你应该:
1、日常少吃甜食与糖果;
2、做菜少用红烧、糖醋;
3、吃含糖量低的水果,例如西柚、苹果、青梅、草莓、杨梅等。
二、从不吃油炸食品
朱南孙,全国名老中医、妇科医生
全国名老中医朱南孙虽然已97岁高龄,但依然坚持每周出诊两次,除了听力略有下降,她的视力、记忆力都挺好。她说自己没有刻意去养生,只是从不碰两样东西——补品和油炸食物。
△虽然看起诱人,还是能不吃就不吃为好
长期从事临床妇科,朱南孙总结了女性生理病理特点——以阴虚火旺者居多,“女同胞应少吃油煎油炸食品,否则易上火,造成阴虚阳亢”。
常吃油炸食品,会让膳食纤维摄入不足,加上运动少,会导致肠胃蠕动速度减缓,容易引发便秘。
同时多吃高脂肪食物还会增加肠道内胆汁酸的分泌,对肠道黏膜形成刺激和损害。久而久之,就会增加肠癌风险。
此外,还有这些风险:
患前列腺癌增多
患心脏病风险增多
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多
可能引发脑中风
增加胃癌、肠癌风险
加速衰老
引起肥胖,造成代谢异常
……
建议你这样做:
记住:
1、尽量选择凉拌、清蒸、水煮、炖等烹调方法。
2、主食不要油煎类。
三、从不吃冷饮
邹燕勤,著名肾科名医
86岁的邹燕勤,一家三代人都是慢衰老,身体好。
邹燕勤介绍,家族饮食原则也没有什么特别,也没有什么忌口。但是她父亲邹云翔去世前,曾留下一句话:不准家人和孩子们吃冷饮!
诱发隐性疾病
如果大量喝冷饮,会致使老年人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容易诱发脑溢血。
导致痛经
当冰冷的饮料进入人体胃部时,女性的子宫内膜血管也会发生强烈的收缩,从而导致月经量锐减,甚至发生闭经、痛经。
损伤脾胃
炎热夏天喝杯冷饮让人感觉能够“瞬间降火”,而实际上,贪吃寒凉食品和冷饮不仅不能清心泻火,反而会损伤脾胃。过于贪凉图痛快,只会损伤人体阳气。
导致多种问题
冷饮会刺激肠胃,容易导致胃口下降,进食减少。特别是在夏季,很多人多喜冷饮、吃凉食、吹冷风,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累积疾病。
诸如风湿病、关节炎,在夏天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烧等,大多都是都是因为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累积体内所致。
记住:
1、冰棍一次最好不要超过2根;
2、喝冷饮每次要控制在毫升左右为宜,瓶装饮料1次不要超过半瓶。
3、最热的三伏天里可以把白开水或饮料放到冰箱里稍加冷藏,但时间最好不要超过半小时,取出后感觉不冰手时再饮用。
四、从不吃腌制品
周维顺,国家级名老中医、医院肿瘤科主任中医师
多年来,周维顺一直坚持着的饮食原则是:从不吃腌制品,如咸菜、榨菜、梅干菜等,也从不吃隔夜菜,只吃新鲜的时令蔬菜。
腌制的食品含有高盐成分,容易破坏胃黏膜。
而腌制类食物添加的用于防止腐败的亚硝酸盐,在食物的发酵和胃部食物消化过程中则会产生高致癌物。
特别是亚硝胺,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可能会引起胃癌甚至大肠癌等。
记住:
腌制的蔬菜要么当天吃,要么20天以后吃。腌了两三天到十几天的菜是最危险的,亚硝酸盐含量最高。
五、从不吃动物内脏
雷忠义,国医大师
国医大师雷忠义,已经84岁了,但是仍旧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动作矫健。在雷老的养生之道里,特别提到了一句话,“从来不吃动物内脏和肥肉”。
动物内脏暗藏风险:
*素富集
我们都知道肝脏是所有动物的解*场所,难免会有*素,比如胆酸等,一旦加工不当,就很容易引起中*。
胆固醇含量高
一些内脏的胆固醇比较高,容易结合生成过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促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嘌呤含量高
据统计,每克动物肝、肾、胰、心、脑等嘌呤含量均有数百毫克,属于高嘌呤食物。
记住:
1、吃之前一定要洗干净,清洗时可以加一点醋、食用碱;
2、烹饪时必须熟透,炒之前最好先在开水里焯一下;
3、搭配一些高纤维素的蔬菜,如海藻类、芹菜、豆芽、韭菜、白菜;
4、每月吃一两次,每次别超过30~50克,肝、肾和大肠应该尽可能少吃。
六、从不吃保健品
国医大师班秀文
已故国医大师班秀文,一生未生大病。他的养生最为突出之处是:平时不服保健品,不迷信广告上的补药宣传。
记住:
补品用得恰当,对身体有益;相反,补而不当,人参、燕窝也能杀人。
对于老年体弱的补养,班老个人偏重于通过食物营养来调养,以避免药物的偏颇。
前人“药补不如食补”确实是经验之谈。
本文来源:健康时报、丁香医生、人民网、飞华新闻、南京晨报、都市快报、健康报、南方日报、贵州都市报等编辑:乐康图片来源:rf\soogif,部分图片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