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科TA说特邀作者:老狼
这两天有个媒体炒作“滴血”验癌,华人科学家卢煜明(DennisLo)的团队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论文,用2万多人的临床试验,证明了一种无创筛查鼻咽癌的有效方法,敏感性97.1%,特异性98.6%!
鼻咽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研究发现EBV病*的DNA可预测鼻咽癌预后,接下来我们给您做详细的分析。非洲淋巴细胞瘤病*(EBV)DNA水平较高的头、颈肿瘤病人放疗后肿瘤复发和死亡的危险比病*水平低者更高。
这个鼻咽癌的筛查,其实不是筛查癌细胞,而是筛查EBV病*基因。由于鼻咽癌细胞中含有EBV病*DNA,因此病*的DNA也会随着癌细胞死亡而进入血液循环。EBV感染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成年人都是阳性。但是,绝大多数EBV阳性的人,一辈子也不会得鼻咽癌。
这次研究,其实并没有什么黑科技,使用的都是很成熟的技术。一次检测,假阳性非常高,但连续两次检测,就能排除绝大多数假阳性,增加筛查的效果。客观证明了一种新的筛查技术:连续两次检测血液中的EBV病*DNA,能有效地筛查鼻咽癌。
一般来说,早期鼻咽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患者低于50%。因此,专家建议高危人群应定期做EB病*核酸检测,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提高患者治愈率和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
小知识
EB病*年Epstein和Barr,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颗粒,认为该病*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中国南方鼻咽癌患病人群中大多都检测到有EB病*基因组存在。
1:AnalysisofPlasmaEpstein–BarrVirusDNAtoScreenforNasopharyngealCancer.NEnglJMed,.
2:EarlyDetectionofNasopharyngealCarcinomabyPlasmaEpstein-BarrVirusDNAAnalysisinaSurveillanceProgram.Cancer.;(10):-44.
EB病*与鼻咽癌的关系
导读:
在所有鼻咽癌患者肿瘤组织中都能够发现一种古老的病*——EB病*,因此鼻咽癌被认为是和EB病*高度相关的一种肿瘤。就像宫颈癌和HPV病*,肝癌和HBV、HCV病*相关那样,那么有没有可能研发EB病*疫苗用来防控鼻咽癌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曾木圣
EB病*:鼻咽癌最强的致病因素
据介绍,鼻咽癌在我国南方及东南亚的发病率约为15/10万,远高于欧美国家不足1/10万的发病率。最早研究认为,环境因素和生活习惯与发病率差异相关,如广东地区的居民食用咸鱼较多,及当地饮水卫生等。后来发现同是广东人,广阜人群的发病率最高,早期从北方迁移过来的客家人其次,潮汕人发病率则比较低,与北方人群相近,而且10%的患者有家族史。因此,人种差异也被认为与鼻咽癌发病密切相关。
除上述因素外,目前被认为最强的鼻咽癌致病因素是EB病*,因为在几乎所有患者的肿瘤细胞中都可发现EB病*,是否会发生鼻咽癌与患者感染EB病*的类型、EB病*是否发生了活跃复制都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多的鼻咽癌研究开始聚焦于EB病*。
病*抗体:已用于鼻咽癌早筛
EB病*有什么特点?它与鼻咽癌有着怎样的联系?该病*对我们诊治鼻咽癌有哪些帮助呢?
曾木圣教授说,EB病*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疱疹类病*,有人推测在人类出现之前它就已经存在了。进入人体的EB病*通常会长期潜伏在B淋巴细胞中,病*不复制并只表达少部分基因。在没有外界诱因、感染者免疫力正常的情况下,它们可以一直潜伏下去。反之就会活化并发生复制,与其他因素协同最终引发鼻咽癌或其他疾病。
EB病*通常在口腔上皮细胞中复制,在唾液中含量高,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对我国3~5岁儿童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的儿童已经感染了该病*,由此推测很多儿童在婴幼儿时期就已经被家中长辈感染。而欧美等一些国家因喂养习惯与我们不同,加之分餐制的普及,很多人是在青少年时期才因接吻等其他方式而感染。与我国儿童早期无症状被感染不同的是,青少年期初次感染EB病*可能会出现短期的发热、淋巴结肿大等表现为主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约两周后自愈,因此这也被人们称为“接吻病”。
当患者感染EB病*后,血液中可出现EB病*抗体,但也有些抗体只在病*复制的时候才会出现。在鼻咽癌早期甚至在发病前几年,就可以检测到EB病*抗体升高。基于这个特点,人们研发了可用于筛查早期鼻咽癌的EB病*抗体检测方法,目前已在广东地区鼻咽癌高危人群的健康体检中推广,提高了鼻咽癌的早诊率。
研发疫苗:尚处于探索阶段
因为有了乙肝疫苗,HBV相关肝癌已经明显减少,同样的HPV疫苗也有望大幅减少宫颈癌,那么有没有可能研发EB病*疫苗用来防控鼻咽癌呢?
曾教授说,如果能够研发出疫苗,并在高危人群中应对鼻咽癌当然是很理想的,但目前看来这个时机并不成熟。相对于HBV、HPV病*而言,EB病*是个大家伙,它的基因组足有kb,而前两者都不足10kb。由于体积足够大,EB病*表面有多种糖蛋白,具体哪些糖蛋白可以诱发保护性抗体,从而预防鼻咽癌的发生尚不清楚。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益新院士领衔的团队发现,在南方人群中携带的EB病*和北方人携带的通常是不同亚型,肿瘤患者和正常人携带的亚型也有差别。而要通过病*研发疫苗,首先需要明确哪种亚型容易引发肿瘤,继而研发针对致病亚型的疫苗更加有效。这也正是该团队目前研究的重点,同时,该团队也正在积极探索研发EB病*疫苗的最佳方案。
对抗鼻咽癌:未来可能的角度
除了寻找致瘤性高的EB病*亚型,曾教授还提到了一些新出现的鼻咽癌研发角度。
其一是设计更理想的鼻咽癌筛查模型。目前,我们通过病*抗体进行鼻咽癌早筛,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可达到90%,尽管优于很多肿瘤的早筛手段,但仍有10%的健康人会被检出假阳性。为此,该团队期望能结合现有的研究成果,制定一个综合筛查模型,将高致瘤性病*亚型、抗体滴度、遗传病史即高危基因突变以及不良生活习惯这四个方面结合起来综合考量,以提高早筛准确率。
其二是一种大胆而新奇的设想,就是让EB病*“撑爆”肿瘤细胞。曾教授解释说,由于EB病*特异性地出现在鼻咽癌肿瘤细胞和少量口腔黏膜细胞中,有人设想通过刺激EB病*大量增殖,当数量足够多的时候“撑爆”肿瘤细胞,使其裂解。同时,无法躲藏在肿瘤细胞中的EB病*还可以激活免疫系统,让机体对肿瘤细胞进行杀伤。目前,相应的治疗药物已在临床试验中。
鼻咽癌九大“忽悠”症状:
1.颈淋巴结无痛性增长
60%-90%的鼻咽癌患者首次治疗时存在淋巴结肿大,肿块位于上颈部,无痛性逐渐长大,单个或者数个,质地较硬。遇到这样的情况,很多人会误认为是淋巴结发炎,但经过抗炎治疗淋巴结肿块效果往往不明显。
2.清晨回缩性血涕
深吸吐痰,带有血丝。尤其是早晨起床后痰中经常带有血丝。
3.耳闷、耳鸣
这其实不一定是炎症,需排查。肿瘤堵塞咽鼓管口时,在早期造成耳朵嗡嗡作响,继续发展造成听力下降,很容易误诊为中耳炎。经中耳炎常规治疗后,后期还会出现听力下降。
4.头痛
晚期鼻咽癌患者经常会有头痛的症状,这是因为肿瘤侵犯颅底骨质或颅内引起痛感。
5.长时间鼻塞
鼻咽部肿瘤较大,堵塞后鼻孔时,患者经常会感觉到鼻塞。很容易误认为是伤风感冒,然而鼻咽癌引起的鼻塞症状往往进行性加重,不会像感冒那样时好时坏。
6.面麻、复视
肿瘤向颅内生长,压迫神经导致面部麻木、咀嚼困难。患者经常会有面部痛觉过敏或者蚂蚁在脸上爬行的感觉。当肿瘤压迫动眼、滑车、外展神经时,患者向侧方向看会出现重影。
7.眼睛活动受限
肿瘤向颅内侵犯压迫滑车神经或者外展神经,导致患侧眼球向外下或者外侧平移困难。
8.伸舌偏斜
鼻咽癌晚期时,癌细胞可以侵犯舌下神经,导致舌肌失神经支配,起初是舌肌肥厚,后来萎缩,伸舌头的时候会发生偏斜。
9.张口困难
鼻咽肿瘤向侧方扩散到面部肌肉时,患者会有明显的张口困难症状。(医院放疗科主任医师应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