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爱掏耳朵的王阿姨竟“掏”出了
耳道恶性肿瘤
她总感觉是因为耳朵没掏干净
医院一查竟是癌!
事情是这样的,63岁的王阿姨是采耳店的常客,她不仅喜欢在外面掏耳朵,还喜欢自己掏,没事就爱拿个棉棒在耳朵里掏一下。
2年前,她无意中发现左耳道里硬硬的有个东西,去医院看诊,诊断为良性囊肿,建议切除。
出院时,医生再三提醒她,以后不要再掏耳朵了,还要定期复查。回家后,王阿姨很快就忘记了医生的叮嘱,又恢复了以前的习惯。
这不就“掏”出了大问题!
医生详细检查后
高度怀疑是外耳道腺样囊性癌
建议尽快手术切除
那我们还能愉快的采耳、掏耳朵了么?
高明
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高明介绍:耳道分泌的耵聍即俗称的“耳屎”,富含油脂,会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性膜,是耳朵自带的天然保护伞,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鼓膜的作用。
“耳屎”的神奇作用
润滑保湿:就像眼泪能润滑眼睛一样,耳屎也能对耳朵起到润滑作用,避免发干发痒。
防尘放水:耳屎能保护外耳道皮肤,可防止灰尘、水进入耳道。
抗菌:耳屎中的某些成分有轻度杀菌作用。
防噪音:耳屎可以一定程度过滤和缓冲声波,保护鼓膜。
其实耳朵有自洁的功能,一般情况下,耵聍会随着张口、打哈欠等下颚关节的运动,自行脱落排出体外,完全没有必要刻意清理。
很多人沉迷于掏耳朵不能自拔,觉得掏得越干净越好,其实从医生的角度来看真没必要。
随意掏耳朵都有哪些风险?
高明主任提醒,耵聍如果经常被清理,会让耳道失去保护,如果棉签有细菌、真菌,反倒会引起耳疾。
尤其是一些洗头店、洗脚店等场所的采耳服务,往往使用的工具未经消*,或者消*不彻底,容易造成交叉感染,甚至可能误伤鼓膜,引起听力下降甚至耳聋。
如果实在是耳朵痒或者不适
医院请医生帮忙处理
特别是当出现下列4类问题时
医院进行检查
有明显的堵塞感:比如,先天外耳道口狭窄,耵聍无法正常自行排出,堵塞形成耵聍栓。当堵塞感明显时,医院检查清理。
出现听力下降:年纪不大,也没有耳疾,却突然出现听力不佳、下降的情况,医院就诊。
耳朵痛痒:若盯聍短期增多,特别是游泳完耳道进水后,感觉耳朵痛痒,应请专科医生处理,干万不要乱掏,以免引起耳道发炎。
不当采耳后出现问题:比如,采耳时异物(如棉棒的棉花)掉入耳中,或不当采耳造成耳道损伤,严重时出现出血、疼痛、肿胀等症状,医院就诊。
来源:医院
原标题:《震惊!经常掏耳朵竟然“掏”出了恶性肿瘤!》